关注微信
小程序

农业农村部就春耕生产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作者:农业农村部 本站发布时间:2018年04月26日 收藏

  农业农村部于2018年4月25日(周三)上午10时,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春耕生产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农业农村部于2018年4月25日(周三)上午10时,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春耕生产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农业农村部网站韦科摄

  农业农村部于2018年4月25日(周三)上午10时,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春耕生产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图为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副主任宁启文主持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网站韦科摄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副主任宁启文】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春耕生产有关情况。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我的同事,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潘文博、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巡视员王家忠。下面由他们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首先请潘文博副司长介绍有关情况。

  农业农村部于2018年4月25日(周三)上午10时,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春耕生产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图为农业农村部种植管理司副司长潘文博介绍情况。农业农村部网站韦科摄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潘文博】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谷雨”节气刚过,农谚讲,“雨生百谷”,正值春耕大忙季节。总的看,今年春耕生产进展顺利,开局良好。夏粮生产基础较好。今年夏粮面积保持基本稳定。尽管冬前小麦苗情差于上年,但开春后苗情转化升级快,长势好于冬前、接近常年。特别是4月以来,冬麦区多次出现大范围降雨过程,有效改善了土壤墒情,利于多成穗、成大穗,奠定了夏粮丰收的基础。春播进展快质量高。今年各地备耕备播工作抓得早、抓得实,农资供应充足,机具检修调度及时。按照农时进度,各地制定技术方案,落实工作责任,特别是发挥农机作用,提高整地质量,加快播种进度,抢时抢墒播种,进展比较顺利。截至4月24日,全国已春播农作物4.41亿亩,完成意向的33.2%,进度同比快1个百分点。其中,早稻栽插和中稻育秧均过八成,播栽质量提高,秧苗长势较好。

  今年的春耕生产,有三个显著特点,概括起来,就是“优、绿、融”三个字:一是“优”,就是种植结构继续调优。据我部农情调度分析,今年种植意向呈现结构调优的态势。减少无效供给,水稻、玉米面积调减。预计今年水稻意向种植面积4.4亿亩,比上年减少1000多万亩,其中东北寒地井灌稻面积减少140万亩。调减“镰刀弯”等非优势区籽粒玉米面积500多万亩。增加有效供给,大豆、杂粮杂豆等紧缺品种面积扩大。预计杂粮杂豆1.4亿亩、增加100多万亩,棉花面积持平略减,糖料持平略增,油料、蔬菜、饲草面积增加。增加高效供给,绿色优质产品面积扩大。强筋弱筋小麦、优质稻谷、“双低”油菜、高蛋白大豆、高产高糖甘蔗等面积增加。

  二是“绿”,就是生产方式持续调绿。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持续推进投入品减量。深入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扎实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大力推进病虫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选择150个县开展全程绿色防控试点。深入推进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选择325个重点县开展整建制推进,集成推广绿色生态环保、资源高效利用、生产效能提升的绿色高效技术模式。扎实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今年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增加到3000万亩。此外,调减华北地下水超采区、西南西北条锈病菌源区及新疆塔里木河地下水超采区的耗水、低产小麦面积。

  三是“融”,就是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机械作业水平提高。预计春耕期间,全国将投入大中型拖拉机、耕整机、工厂化育秧设备、高速插秧机、宽幅精量播种机等各类农机具2200万台(套),目前已投入1560多万台。水稻、春玉米、春小麦、春大豆等粮油作物机耕率稳定在90%以上,机播率达到52%,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机播作业进度快于上年同期0.5个百分点。新机具新农艺融合。以“绿色高效”为主题,以短板环节新技术新机具新农艺融合为重点,组织集中示范服务行动。智能装备广泛应用。拖拉机卫星导航作业、高速精量播种、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无人机植保、残膜回收等新技术、新装备广泛应用。通过“农机直通车”等服务APP组织春耕作业供需对接。

  目前,正值春播高峰期,也是夏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坚持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的目标不动摇,劲头不松、力度不减、措施不少,一环紧扣一环地抓好农业生产。一是切实抓好冬小麦后期田管。目前,距夏粮大面积收获还有一个多月时间。要指导各地加强后期麦田管理,重点是抓好肥水调控和病虫防控。特别是针对近期江淮地区雨水偏多的情况,科学防控小麦赤霉病,搞好监测预警,及时开展应急防治,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二是切实抓好春播质量。目前,全国大部墒情较好,这利于适墒适期播种。指导各地加强机具调度,搞好整地和适时播种。特别是对一些农时紧、劳动力紧缺的地方,发挥生产性服务组织的作用,开展代耕代种、代育代插等服务,确保种植意向落实到田,播种任务高质量完成。三是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全面推进良种联合攻关,加快培育节水节肥节药的绿色优质新品种;深入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实现减量增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四是大力推进科学防灾。目前,即将进入主汛期。加之“拉尼娜”影响,极端天气发生几率高。重点是防范南方洪涝和北方夏伏旱,加强监测预警,提早落实抗灾物资和技术,实现抗灾保丰收。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各位记者的提问。

  农业农村部于2018年4月25日(周三)上午10时,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春耕生产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图为经济日报记者提问。农业农村部网站韦科摄

  【经济日报记者】

  近年来我国粮食和农业连年丰收,这与化肥与农药使用密不可分,现在中央提出改变农业投入结构,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请问农业农村部是如何贯彻这一要求?在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方面又有什么打算?

  【潘文博】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攻方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明确提出“四减四增”要求,其中一项是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这一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我们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切实抓好落实。

  坦率讲,近些年我们国家的粮食和农业生产连年丰收,政策和技术的支撑很重要。但化肥和农药也是功不可没的。当然受种植习惯等影响,一些地区化肥农药使用量较多,多数作物的亩均用量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从2015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就开展了“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成效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化肥农药的用量少了。2017年,农药用量已经连续三年减少,化肥用量已连续两年减少。我们提前三年实现了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二是化肥农药的利用率高了。2017年,我们国家的化肥利用率达到37.8%,比2015年就是我们开展行动之前提高了2.6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达到38.8%,比2015年提高2.2个百分点。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但也应看到这是阶段性的成效,要把这一成效巩固完善、持续推进,由零增长提升为负增长,并将化肥农药使用量长期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围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深入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创新举措、强化落实,确保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取得新成效,助力乡村振兴和建设美丽中国。我们有这样的考虑,在目标上坚持“两减两提”,就是减少化肥用量、减少农药用量,提升化肥利用率、提升农药利用率。措施上重点抓好“三聚一创”,三聚一是聚焦重点推进,在抓好大田作物科学施肥施药的同时,突出果菜茶这些用药用肥大的作物,特别是优势产区、核心产区和品牌基地加力推进,将150个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和150个果菜茶病虫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县协同推进,集成推广一批绿色高效的技术模式。二是聚合资源推进,充分利用现有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黑土地保护利用和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这些项目资金支持农民和新兴经营主体积造有机肥,促进就地还田利用。三是聚集力量推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涉农部门参与,上下联动、多方支持的工作格局,推进产学研结合,开展农企合作,加快新肥料、新农药和高效机械的推广应用。四是创新机制推进,支持一批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开展化肥统配统施、病虫统防统治等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金融创新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农业农村部于2018年4月25日(周三)上午10时,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春耕生产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图为中国日报记者提问。农业农村部网站韦科摄

  【中国日报记者】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如何理解全程和全面?农业农村部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方面有哪些举措?

  农业农村部于2018年4月25日(周三)上午10时,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春耕生产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图为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巡视员王家忠回答记者提问。农业农村部网站韦科摄

  【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巡视员王家忠】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对农机化工作的关心关注。推进农业机械化实现“机器换人”,破解农业“用工难、用工贵”,以及“谁来种地、怎么种地”这些难题,是建设现代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意。对于稳产能、降成本、提效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助农民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既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与过去相比,现在农机化的内涵有了较大拓展。国务院这次要求在推进农机化全程全面上下功夫。不仅是要推进农作物耕、种、收、植保、秸秆处理、产后烘干和初加工等各生产环节的机械化,还要推进种植业、养殖业等各生产领域的机械化,以及平原地区、丘陵山区等各类地区农业生产的全面机械化。因此,从去年开始,我们在继续大力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加大了全面机械化的推进力度。目前来看,农业各领域、各环节“机器换人”的步伐都有明显加快。去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将超过6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有150个示范县率先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薄弱地区、短板环节也呈现加速突破的良好态势,比如马铃薯、油菜、花生、棉花等大宗农作物机收率年均提高3个百分点,这是非常显著的成效。今年,我们将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质量兴农着重从五个方面推进全程全面机械化。

  一是强全程。继续聚焦九大作物,重点补齐玉米籽粒直收、甘蔗机种机收、棉花机采等短板环节。促进成熟技术提质增效,打造一批全程机械化核心示范基地,开展系列现场推进活动,总结推广一批农机农艺融合,生产与经营集成配套的解决方案。再创建100个率先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县,引导有条件地区向高质高效机械化升级。二是推全面。启动实施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重点技术推广行动。这是首次开展推广全面的机械化技术行动。在优势产区布点开展牧草、果菜茶和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关键机械化技术的试验示范,在丘陵山区引导推广耕地的宜机化改造,以关键环节突破来推动全面机械化。三是优服务。开展万名农机手培训和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轮训,完善“农机直通车”全国农机化生产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建设,再打造一批“五有”型合作社,即指有一定的技术设备,一定的服务规模等等,有五个方面的条件,这种合作社的示范社是我们培育的重点。发展全程托管、机农合一,“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等专业化、综合化的新型服务主体和服务模式,促进小农生产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四是促创新。组织实施好《农机装备发展推进行动方案》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改革农机推广鉴定制度、拓宽补贴机具的资质采信渠道,扩大无人机等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着力引导关键环节、重要产品和技术的研发突破,扩大先进适用、绿色高效机具的有效供给。五是提质量。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残膜回收、精准施肥施药、畜禽粪污处理等绿色生产农机装备技术,完成深松深耕整地1.5亿亩以上,协调推动在东北地区开展深翻作业补助试点,促进黑土地的保护。拓展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农机作业补助监管上的应用,切实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抓好大田数字农业示范项目的实施,引导智慧农业发展。谢谢。

  农业农村部于2018年4月25日(周三)上午10时,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春耕生产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图为央视记者提问。农业农村部网站韦科摄

  【央视记者】

  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农机购置补贴的问题,想请教王司长。今年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往年相比有哪些变化,农机新产品怎么样补贴?第二个问题,想请教潘司长,今天早上我们了解到一个情况,媒体报道山东、河南、安徽近期遭受了强降温天气,部分地区小麦受冻害严重,现在部里掌握的情况是怎样的,能不能给我们通报一下。

  【潘文博】

  清明节前后我国大部地区出现了强降温天气,部分地区的**低温度达到了零下2度到零下5度。这次强降温有两个特点,一是集中在小麦主产区,像河南、山东等地。二是这次降温发生的时间点比较关键,就是在小麦拔节孕穗期间,这个时期小麦抗寒能力比较弱,容易受冻。小麦冻害是一种隐形灾害,我们叫“哑巴灾”,田间的表现具有滞后性,一般受冻后一到两周后才能显现出来。近期我们也组织了农业部的小麦专家指导组的专家到受冻地区实地探查,对影响进行了评估。初步调查,这次强降温造成小麦严重的受冻面积在100万亩左右,部分叶片发黄、叶片皱缩。特别是一些春性的品种和土壤墒情较差的田块影响大一点,可能会影响穗粒数。经过专家会商分析,我们有这样一个判断,这次强降温造成局部地区小麦受冻,但影响总体有限。严重受冻的面积不到全国小麦面积的0.3%,而且这次降温还有一个特点,先降雨后降温。没有出现干冷、干冻现象,土壤墒情好的话土壤水分含量高,水分热容量比较大可以吸收一部分低温,地表温度的变化没有气温变幅大,所以墒情好缓冲了降温的影响。小麦生育期长,它具有较强的调节能力,只要后期肥水管理跟得上,还有可能弥补损失,加至全国大部分地区小麦的长势是正常的,如果后期不发生大范围的极端天气,夺取今年夏粮丰收是有希望有基础的。

  【王家忠】

  我来回答农机购置补贴的有关问题。农机购置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2004年这一政策实施以来,支持强度不断加大,惠及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116亿元,补贴各类农机具达到1820多万台套,大幅提升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利农助工,一举多得的显著成效。为加快我国农机化转型升级,促进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发展,今年2月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2018-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对“十三五”中后期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与往年相比,2018年的补贴政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全面推行补贴范围内机具敞开补贴。2018到2020年全国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确定为15大类42个小类137个品目。明确各省可以结合实际从中选取部分或者全部纳入省里的补贴范围。对于纳入补贴范围的机具,要求实行敞开补贴。如果确实资金还有一定缺口,要优先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和农业绿色发展所需要的机具。农民和一些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如果购置补贴范围内的机具都可以申请补贴。如果确实因为资金紧张了,当年没有享受到的在下年优先给予满足。二是拓展了补贴机具资质渠道。以前,补贴机具资质必须是通过农机推广鉴定,今年有所放宽,除了继续执行这一要求以外,对于通过相关部门认证的农机具产品也可以作为补贴机具,包括进口农业机械。同时为了鼓励产品创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各省**多可以自行选择三个品目纳入新产品补贴范围。三是优化补贴实施的操作,进一步明确农业企业可以作为补贴对象,购机者既可以在户籍所在地申请补贴,也可以在实际生产地申请补贴。鼓励使用手机APP和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系统在网上办理补贴,目的是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在西藏、新疆和南疆五地州含南疆垦区开展差别化农机补贴试点,助力扶贫攻坚。全面建立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专栏,实时公布所在地的补贴资金使用进度和购机者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推行农机购置补贴违规经营行为的省级联查联动,严惩失信违规主体,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今年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186亿元,已提前下达各省,目前各地正陆续启动政策实施。

  关于补贴我就回答到这儿。记者还问到新产品补贴的问题,你对补贴确实还是很有研究的。确实我们不仅在开展常态化的补贴,为了鼓励新产品的研发推广,我们从2016年开展了新产品补贴试点。这个试点我们主要考虑我国农业生产类型复杂多样,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对农机产品的要求不尽相同,部分农机创新产品因为短期内无法达到补贴机具的资质条件,农民想补想用但补不了,这种矛盾还是比较突出的。所以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从2016年开始,两年时间先后组织浙江等10个省开展了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受到了购机农户、产销企业和各省的充分认可。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也确实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产品补贴试点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所以今年印发的农、财两部的指导意见明确,各省都可以结合实际选择不超过3个品目的产品开展新产品补贴试点,强调重点支持绿色生态导向和丘陵山区急需的特色作业的农机具。为了做好试点工作,今年3月农、财两部专门就新产品补贴下发了通知,明确了试点内容、新产品条件、选定程序、补贴标准和有关监督管理要求等等,已经向社会公开。如果记者朋友感兴趣的话可以在网上查一下。我就回答这些。

  【农视网记者】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请问农业农村部有哪些考虑和具体工作措施?

  【潘文博】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发展生产保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意义重大。回到你刚才提到的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这是一项硬任务。农业农村部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做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不动摇,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的劲头不放松,保护农民和地方政府抓粮食生产积极性的政策不减弱,提升种粮效益的措施不减少,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底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突出“两保”,强化政策扶持。重点是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地方政府的重农抓粮积极性。坚持和完善稻谷、小麦**低收购价,完善粮食的收储政策,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做好政策的宣传解读。引导农民合理地安排种植结构,确保口粮品种面积的稳定。二是突出“两藏”,强化产能建设。重点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计战略,划定并建好粮食生产功能区9亿亩,尽快将任务落实到县、落实到乡村、落实到地块,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要完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十三五”末要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同时突出抓好耕地质量建设,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控污修复。同时要推进技术的集成创新,打造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升级版。三是突出“两机”,强化创新驱动。重点是推进机械化和机制的创新,加快机械化的发展,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提高生产效率。加快机制的创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多种形势的适度规模经营。四是突出“两导”,强化责任落实。重点是加强技术指导和工作督导,分区域、分季节、分作物制定技术方案和防灾减灾预案,加强灾害的监测预警,搞好技术培训,落实关键技术。更重要的是用好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的指挥棒,推动粮食安全生产省长责任制考核这项工作,科学考核,压实责任,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刚才我已经讲到,从气候、政策、市场等多种因素来看,今年粮食生产的基本面是好的,春播粮食作物进展顺利,开局良好。

  【新华社记者】

  我们了解到国家从2016年开始启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请问这项试点开展两年来取得了怎样的成效?今年这方面有哪些具体工作安排?

  【潘文博】

  前不久,对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我部专门组织了一次新闻发布会,看来这项工作受到了媒体和社会关切。推动耕地轮作休耕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2016年中央启动了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当年试点面积616万亩。2017年试点面积扩大到1200万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增加到3000万亩,这充分体现了中央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两年来,按照中央的部署,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等部门,抓实抓紧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这个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一”上。即:建立了一套组织方式,目前建立了中央统筹、省级负责、县级实施的工作机制,突出集中连片、整体推进。比如黑龙江把轮作任务集中安排在四五积温带的规模种植区。同时突出主体带动、示范引领,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优先纳入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成为示范带动轮作休耕的重要力量。

  集成了一套技术模式。东北冷凉区建立了“三三轮作”模式,就是三年作物不重茬。长株潭的重金属污染区和西南西北的生态退化区建立了“控害养地培肥”模式。河北地下水漏斗区建立了“一季雨养一季休耕”模式,过去是两季都种,现在一季雨养、不抽地下水,一季休耕的模式,做到生产和生态相协调。同时根据不同作物适宜区域和生长习性,选择养分利用互补、病虫发生规律不同的作物进行搭配,做到适区与适种相一致。

  构建了一套政策框架。在轮作上注重比较效益,东北地区玉米大豆轮作按照1:3的效益平衡点,每亩补助150元。在休耕上注重收入保障,一熟区的休耕和两熟区的一季休耕每亩补助500元,两熟区全年休耕每亩补助800元,这个休耕标准基本上和流转费用是相同的,不能高于流转费用,如果高于流转费用,那也没法休耕了。

  今年的总体考虑是在总结近两年工作基础上,扩大轮作休耕试点,推进轮作休耕的常态化、制度化,今年试点规模达到3000万亩。其中中央财政支持2400万亩,同时引导地方自主开展600万亩。今年已经是轮作休耕试点第三年,今年我们就要在制度化上取得新进展,为常态化的实施积累经验。

  一是加快构建轮作休耕的组织方式。要构建自上而下的联动机制,实行中央统筹、省级负责、县级实施的工作机制。

  二是加快构建轮作休耕的技术模式。突出实用性、注重广适性,集成组装种地养地和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技术模式。种地同时要考虑养地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技术模式的核心。

  三是加快轮作休耕的政策框架。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区域开展轮作休耕,地方因地制宜的自主开展轮作休耕,构建中央撬动、地方跟进的有序发展格局。

  四是加快构建轮作休耕的评价机制。轮作休耕是一项硬任务,要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必须在监管上要有创新,我们已经建立了天地空的立体式的监管方式。同时我们也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耕地轮作休耕试点的成效。我们不能自己说自己好,我们让第三方评估客观评价。

  目前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已经下发了2018年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细化技术路径,提出了工作要求,目前看轮作休耕的试点任务已经逐级分解到省到县、到户到田。具体实施单位正在与承担试点任务的农户签订轮作休耕的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既要保障试点农户的权益,同时又要增强对试点农户的约束力,确保今年任务完成,给中央交一个满意答卷。谢谢。

  【宁启文】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如果各位记者还有问题我们可以结束以后进一步沟通。谢谢大家!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s://www.nongjitong.com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