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式插秧机在开阔的田间来回穿梭,丘陵地貌田块则有手扶式插秧机穿插其间。春夏之交的田野,机械插秧在这里播种希望,京山县曹武镇曹场村近千亩水稻田里,一片繁忙景象。
5月9日,湖北省水稻机械插秧现场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农业部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李安宁、湖北省农业厅党组成员、省农机局局长吴庆峰、省农机局副局长周立明、质量管理处处长徐华侨、荆门市市长万勇等领导出席会议,全省各市、州农机部门主要负责人、管理科长及荆门市各县市区农机局局长共19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省农机局副局长周立明主持。会议代表观看了该村早稻大田长势,观摩了机械中稻插秧现场操作演示。
在听取了荆门市、京山县以及曹武镇主要负责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机化事业大发展和大力推广机械插秧技术,推进丘陵地区农机化进程,促进粮食稳定生产的汇报后,农业部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李安宁认为,推广机械作业,发挥农机服务水平是国家发展现代农业,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举措,湖北农业、农机部门把具体措施实施在村组,落实在农户,这是践行“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的具体体现,在全国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农业部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将把湖北的好作法、好经验向粮食主产大省推广。同时,他对推广机插秧提出坚持“五个不动摇”。一是坚持水稻种植以机插秧为主不动摇,二是坚持行政推动不动摇,三是坚持发挥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农机服务组织不动摇,四是坚持农机农艺融合不动摇,五是坚持机插秧与水稻全程生产机械化推进不动摇。
湖北省农业厅党组成员、省农机局局长吴庆峰就全省农机化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吴庆峰指出,全省农机部门经过多年奋战,成绩斐然,机插秧水平虽然在全国排行第三,但与江苏、黑龙江等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从粮食大省的整体情况来看,全省各地机插秧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大量劳力转移,农田落荒严重,用机械代替人工势在必行。机械插秧可以保证栽插密度,通风透光,减轻发病率,每亩节约成本50元以上,提高单产50至100斤。大力推广机械插秧,是提高粮食生产的有效途径。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必须加快农机化建设步伐。吴庆峰要求,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设立专项资金,加强财政支持,农技、农机、石油、企业等多部门联合,推进农机化事业发展。即将进入夏收时节,农机部门要率先组织机具检修保养,组织跨区作业,大力推进秸秆机械还田,保证大气环境质量。要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力度,农机购置补贴优先向合作社倾斜。
截止去年底,京山农机总动力达到82.37万千瓦,农机综合作业率达到74%,其中机插秧水平达53%。今年该县继续强力推进水稻机械插秧工作,预计机插面积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60%以上。截止5月7日,京山县插秧机保有量达3500余台,其中今年新增插秧机680台,早稻机插面积达到8.6万亩,占早稻总面积的68%。机插面积、技术水平等多项指标全省领先。针对具有丘陵地区特点的作业田块,京山县采取集中育秧和房前屋后育秧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机插秧育秧难的问题,在全省具有示范作用,值得推广。这种“京山模式”得到吴庆峰局长的充分肯定。
省农机局副局长周立明讲话
水稻机插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