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县:爱岗敬业显真情默默无闻也英雄——记农机服务中心主任黄建设

作者:蕲春县农机局 李航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0日
    在蕲春县青石镇农机服务中心有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机人——黄建设,他的身上发生了很多看似平凡却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2005年,49岁的黄建设接任青石镇农机服务中心主任,几年来,他无悔自己的选择,不怕吃苦受累,敢于承担风险,甘受清贫之苦,使青石镇农机事业逐年发展壮大,特别是在机械插秧的推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上更是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

    他是农民心目中的贴心人。春寒料峭的三月,正是机械插秧育秧的关键时期。为了帮助农民及早将种子播在秧盘上,黄建设连续3天呆在青石,忙着选种子,定田块,备肥土。12日,600个秧盘终于全部播洒完毕,他才放心回到漕河家中。可是到了晚上十二点,阵雨惊醒了老黄,想到刚播的谷种,睡意全无,他恨不得一下子就飞到秧田,无奈夜深之下,只好起来在床边来回镀步。可怜吓坏了半夜起床的老伴:“你这是发的哪门子神经啊,放着好好的觉不睡,跑起来吓人,有病啊!”“我是着急啊,要是种子被雨水冲了,农民就要受损失了,你说我怎么睡得着啊。”

    第二天天没亮,他就租一辆车直奔秧田,到了田边,他脱下鞋子,跳进水田,迅速将薄膜盖上,忙碌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全部盖完。看到自家谷种没有受到损失,而老黄的双脚因长时间被冷水浸泡冻得又紫又僵时,田主陈强眼睛湿润了,而老黄却笑了。

    近年来,青石镇新购不少插秧机,维修保养任务十分繁重。为了当好插秧机维修保养的技术顾问,他总是身背工具箱,穿梭于田间地头,与机手保持24小时热线联系,常常维修到半夜,有时刚躺下,又被热线电话催走。机手都称他的手机号为“农机110”。2010年7月的一天,村民陈玉林插秧机在稻田里“罢工”了,又是“农机110”请到了黄建设,不一会儿功夫,那笨重的机器又开始正常工作了。这时,有人看到地上斑斑血迹,才发现老黄的左脚被钉子狠狠地扎了进去。爱人得知后,心疼地埋怨他“你老是这样,不要命了。”

    对待机手和农民胜过自己的亲人,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农机人的实干精神。农机大户陈青水说“我们这些机手的家,老黄闭上眼都能摸得来,老黄来我们这儿,别说一分钱不收,一天跑几十公里的油钱都是他自己掏。机器坏了他给修,零件缺了,他跑腿给我们买。他做事实在,肯为咱百姓办实事,是咱们的贴心人!”

    他是机手心目中的领路人。在组建专业合作社时,他两个月跑遍了青石44个村,经常是背着一包干粮一瓶水,饿了就啃一个馒头,渴了就喝一口水,困了就在老百姓院坝席地休息一会,不厌其烦地一次、二次、无数次到机手家,耐心宣传国家政策。看到他这样,机手陈红卫说:“黄主任,你这哪像是搞工作啊,简直一个搞传销的,”这话一传开,不明真相的孩子们见他来了,远远地就把门关上不让这个“坏人”进门。

    难忘2011年7月1日,劳累一天的老黄从种田大户周玉林家出来时已是晚上7点,从早上5点出来,算起来已整整工作14个小时了,当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骑着摩托车行驶在回家的路上时,突然觉得胸口发闷,一阵天旋地转,眼前一黑,连人带车摔倒在路边的深水沟里,当路过的村民把老黄抬到路边时,他满脸是血,不省人事,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横车镇中心主任翁和清,大同镇中心主任管金城和村民们一起把老黄紧急送往医院。闻讯赶到医院的老伴看到血肉模糊的老黄,受不了这样的打击,一头栽倒在地。这次车祸,老黄的左腿被摔成了粉碎性骨折,胸骨断了2根,右眼上方划伤的裂口缝了整整 7针,至今腿上钢丝仍未取出,留下了永久的后遗症。在他住院期间,机手和村民们每天都自发地到医院来看望他,一位年轻的机手拉着老黄的双手,噙着眼泪说:“黄叔,你快点好起来吧,家里的几亩地还等着机械下田呢,我们离不开你啊!”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动情处。那一刻,所有的辛酸委屈,所有的艰苦劳累都化作幸福和感动的泪水从老黄的眼睛里夺眶而出,他体会到了一种最纯朴的真情,他尝到了一种被牵挂的幸福!

    在他手上,诞生了全市第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青石岭农机专业合作社,诞生了全省20强农机专业合作社——三和农机专业合作社;诞生了全县第一个机械插秧女机手—何兰云。  

    面对所取得的成绩,他只是淡然一笑“其实我也没做什么,只不过做了我应该做的事罢了。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老百姓能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尽快实现机械化,自己再苦再累,也值!”。

    说实话,像这样让人感动的点滴瞬间还有很多很多,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岂是这短短的文字就能表述得了?是的,正是一大群像黄建设一样的农机人,用他们的爱岗敬业的情怀,奏响了蕲春农机事业发展的和谐和强劲之音,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农机事业发展的凯歌!
新闻来源地址:

手机看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