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市南海新区紫草泊村村民李文进的3亩小麦地,在10多分钟的时间里就完成了春季病虫害防治工作。
眼下,紫草泊村正利用村里合作社的20多套设备,投资近3万元免费为该村800亩小麦进行统防统治,从而解决了农田存在的防治不及时、农药施用不科学、防治效果差等问题。据介绍,这只是紫草泊村发展集体机械替村民代耕代种的一个缩影。4月初,该村还利用村里的深耕机、旋耕机等设备,免费为全村260多户村民家中的300多亩地进行了春耕。目前,在该村合作社的推动下,已经实现了为村民免费耕种、田间管理、收割等。
“要把村民们从繁重的田间劳作中解脱出来,当上‘脱产’农民。”该村党支部书记高杰说,这样一来,村民既能安心在外打工挣钱,又确保了家中农田不会荒芜,实现挣钱、种田两不误。据了解,紫草泊村位于南海新区开发中心位置,由于紧邻建设工地,村里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造成了村里劳动力短缺问题。为了解决种粮和打工的矛盾,去年村里从土地补偿款中拿出近30万元购买了深耕机、旋耕机、播种机和玉米收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并成立了专业化合作社,对“集体机械代耕”的方式进行探索。
紫草泊村村委会主任王建忠告诉记者,经过去年一年的探索,现在村里以合作社为平台,已经通过机械化作业方式把全村1200亩地全部管理起来,去年先是免费为全村300多亩花生统防统治,而后在南海新区率先实现了玉米集中连片收割,并逐步实现了全村农业耕种收获机械化作业,其中庄稼收种比周围村庄提前十几天,而劳动力只需原来的20%,500多人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外出打工和从事二三产业。
村民肖振堂说,现在他不再为家里农活犯愁了,去年他家总收入相当于之前的双倍。
“户均5亩地,实现机械化作业后,每户省工50个,260户就是1.3万个工。在附近工地上打工,人均日工资100元,一年下来,村民们可挣130万元。”王建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因为是村里免费为村民“代耕”,这不仅为全村村民节约农业投入成本20多万元,更为村民增加了创收机会,从而为村民带来双倍的收益。
在紫草泊村的“集体机械代耕”模式尝试成功后,他们将引导周边情况相似的村庄推广这一模式,以点带面,逐步扩大到整个南海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