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关于在全市推广小麦秸秆切碎还田技术的建议

作者:菏泽农机化信息网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4日

    实施小麦秸杆切碎还田技术,就是在小麦联合收获作业时对秸秆进行直接切碎,并均匀抛撒的还田技术。采用带秸秆切碎和抛撒功能的小麦联合收割机,或在小麦联合收割机出草口处,装备专门的秸秆切碎抛撒装置,进行联合收获作业,一次完成小麦切割喂入,切碎抛撒等作业工序。这项技术的推广,不仅能解决秸秆焚烧环境污染问题,还能培肥地力、增加作物产量,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又能减少农田的化肥使用量,降低土壤的水蚀、风蚀,节约水资源,是秸秆综合利用中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也是保护环境、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措施。

    据测验,覆盖300公斤农作物秸秆,经过分解进入耕层,以30%腐解率计算,相当于每亩地(15cm上层)增加了0.06%的有机质。由于有机质和各种养分的分解主要在耕层内进行,所以耕层中的有效磷、氮、钾的含量都比较高。据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测试:小麦秸秆高留茬部分还田、玉米秸秆全部还田,当年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0.05%以上;另据山东农业大学测定:一亩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所产生的肥效,相当于每亩增施含氮肥15kg,含磷肥20kg,含钾肥12kg),相当给土壤施入60-80元的化肥。

    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也是农机大市,因而推行小麦秸秆还田尤为重要,更应先行一步。全市每年小麦种植面积都在900万亩以上,年年“三夏”都产生近10亿斤的小麦秸秆,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和利用,秸杆焚烧或乱堆乱放现象严重,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污染环境,甚至引发交通、火灾等重大安全事故。因此,我市应大力推广小麦联合机收高留茬作业技术,快速提高我市土壤肥力。

    为切实搞好全市小麦秸秆切碎还田技术,不断扩大推广面积,促进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成立推广小麦秸秆还田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县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由农机部门牵头,农业、科技、财政、发改、环保等部门参加,成立推广小麦秸秆还田领导小组。市、县区农机局主要负责人负总责、靠上抓。市及县区农机局、农业局要加强协调沟通,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成立技术服务指导小组,加强技术攻关、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
    二是制定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十二五”期间,全市各级争取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农机作业补贴资金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都要集中向小麦秸秆还田机械倾斜,重点补贴与小麦联合收割机配套的秸秆切碎抛撒装置和机械作业费用。

    三是搞好部门协调,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小麦秸杆禁烧和秸杆切碎还田技术的推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切实抓好责任落实。农业部门要搞好技术指导;农机部门要认真做好农机维修、调度、技术服务工作,确保机具技术状态良好;财政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确保资金落实到位;环保、公安等部门要加强对焚烧和乱堆乱放秸秆行为的监管;新闻部门要加强对好典型、好做法的宣传;其他有关部门也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群策群力,共同推进这项工作,真正形成齐抓共管、人人有责的强大工作合力。

    四是加强督导检查。加强对小麦秸秆禁烧和秸杆切碎还田技术推广的监督检查,对秸秆焚烧易发地区、城乡结合部和交通干道两侧进行重点督查。要层层签定责任状,将任务落实到人。保证麦茬不点火,保证麦秸不冒烟。各级政府要对工作积极、成效显著的单位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落实不到位的,要公开曝光;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