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一大早,按照先前的部署,招远市农机推广站的8名工作人员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到南部和北部各个乡镇,调查保护性耕作小麦的生长情况,为今年的保护性耕作小麦的测产做准备。
天气阴沉沉的,似乎要下雨,自4月21日以来,招远市已经一个多月晴天少雨了,随着干旱的持续,我们看到,没有水浇条件的旱田里,小麦已经微微发黄。在张星镇河埃村外,路边横七竖八地铺着管子,机井边,手扶拖拉机、小四轮各显其能,都在抽水浇地,泵站的大功率抽水机也在满负荷工作着。
问起正在抽水的农民王庆先,他告诉我们:“现在正是小麦的灌浆期,对小麦的产量影响很大,我的2亩6分麦子是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的,长得很不错,总共浇了4遍水,现在可不能靠天吃饭,耽误了好收成。”他领着我们来到他的麦田,麦子长得很好,整片颜色墨绿,整齐粗壮。“有了这遍水,加上适当的后期管理,不让病虫害和干叶风祸害,亩产800斤小麦没有问题。你们看别人都在浇水的时候撒几斤尿素,我就不用,我的地用保护性耕作4年了,土地肥着呢,麦子一点儿也不比别人的差。”我们没有告诉他我们来的目的,他主动地给我们讲起了保护性耕作。
在张星镇奶子场村,我们看到,虽然大多是没有水浇条件的山地,但保护性耕作技术使土地疏松,保水能力提高,与传统耕作方法的麦田对比,小麦的分蘖数、有效麦穗数都有50%以上的提高。
通过一天的调查,我们对今年保护性耕作小麦的高产充满了信心,也坚定了推广这种技术的决心。(招远市农机推广站 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