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走访定远县种粮大户李明康和他的农机合作社,实地感受到机械化对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5月23日上午,在定远县桑涧镇河西村一大片春茬田里,3台插秧机迈着轻盈的“舞步”,来回穿梭,在它们的身后,青青的秧苗两根一簇整齐排列,一趟就是8列。“注意取秧量,一簇不能超过两根,要随时调整啊!”田埂上,李明康冲着农机手刘金传大声地喊着。“这种高速插秧机栽一亩地也就抽两根烟的工夫,产量比手栽田还能增加100斤,搞现代农业真是离不开机械化!”李明康对记者说。
李明康从开办米厂起家,去年5月成立了定远县天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去年底以来,共流转周边4个村2.86万亩土地,绝大部分用于种粮,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如今,他的公司还成立了农机、农业服务、农技等4个专业合作社,拥有社员160多人。
走进他的公司和合作社,几名工作人员正忙着联系农机手,安排各个片区的工作。办公室后面是一个宽大的院子,里面摆放着收割机、插秧机、拖拉机等各种农业机械,以及库存的水稻、大米加工设备和堆满仓库的一袋袋大米。在一台日本产的“井关”高速插秧机前,李明康说:“这机子看着不起眼,干起活来稳定又灵活,一天能插100亩秧苗。18万元一台,政府补贴5万。”据他介绍,目前农机合作社共有各类农业机械100多台套,除了部分机械已在800多亩春茬田里作业,大部分正整装待发。“预计6月初小麦开始收割,要求一周左右完成,考虑到合作社收割能力不足,我们已经从淮北预订了40台跨区作业收割机,50块钱一亩,收割到家。”
随后,李明康带记者走进麦田。“你看那一片麦子,基本上绝收了,得的是赤霉病,是今年5月初小麦灌浆期一场雨造成的。”不过,乐观的李明康还是觉得今年小麦单产800斤以上没问题,好的田块能达到1100斤。因为赤霉病造成部分减产,李明康估算今年午季小麦能收入1500多万元,但是去年以来公司投入就达1400万元,当前建仓储和新办公房、发放工人工资、秋季生产投入都需要大笔资金,贷款成了他的最大难题。
对于机械化给农业带来的巨大变化,定远县农机推广站站长张本元深有感触:“农机的推广应用给传统农业带来了变革,不仅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还促进了土地流转,使农业走上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道路。”为了鼓励种粮大户使用农业机械,定远县不仅及时兑现农机购置补贴,每年都要举办机插秧观摩大赛,在“三夏”、“三秋”时节免费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和保养、维修等服务。“今年,李明康购买农机差几十万元不能及时付款,我们为他信用担保,可以延期付款。现在,我们正帮他联系金融机构,争取一笔贷款。”
据悉,今年定远县小麦收割、水稻种植面积均在120多万亩,全县将投入10多万台套农机会战“三夏”,其中,小麦收割绝大部分靠机械,机插秧面积达20多万亩,农机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角”。(记者 罗宝 通讯员 张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