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推广机构15个,其中县级1个,乡(镇)级14个,推广人员共21人,机构不健全,办公场所简陋,乡镇农机站均为综合站,工作人员身兼数职。
(二)十一五以来,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开展的主要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下,农机化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研制开发、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推广了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小麦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机械化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技术,玉米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机械化薯类收获技术,大棚卷帘机械等。截至目前,我县小麦联合收获机达到3806台,机收率达到100%,小麦生产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玉米联合收获机达到1240台,机收率达到90%以上,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达到430台,实现秸秆还田面积40万亩。小麦免耕播种机械达到314台,免耕播种覆盖率达到32%。有力地提升了我县农机装备水平,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我县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形成了农机与农艺相适应的生产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购置、经营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加快了我县农业机械发展。
二、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机推广管理体制不协调。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人、财、物的管理权限归乡镇政府,县农机局对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只有业务指导关系,没有任何管理权限,这就造成农机推广工作得不到基层的大力支持;同时县农机推广站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还不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自主开展科技活动的实力不强,致使农机推广组织的职能难以正常发挥。
2、基础设施薄弱,服务手段匮乏,农机推广服务机构的各项基础设施设备相当薄弱,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开展。
3、经济作物技术推广难度大:(1)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小。(2)种植方式不同、规格不一样,影响了机械的大力推广。(3)农民对经济作物机械认识程度不同,特别是经济作物收获机械质量不过关,影响农民使用积极性。(4)宣传、示范力度小,群众不认识、不了解。
三、几点建议
(一)争取各级政府部门支持。积极争取把农机推广工作作为各级政府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借助各级政府的力量大力发展农机新技术;同时农机与农业等其他部门要密切配合,搞好农机与农艺的结合。
(二)充分利用好扶持政策。紧紧抓住国家支农惠农政策落实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好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和各种项目资金,同时地方政府要加大配套资金投入,制定出台多种形式的补贴政策,引导扶持农民应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新技术、新机具,促进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加强示范基地的建设力度。各级要增加示范基地的投入,加大示范基地建设力度,让示范基地成为科技创新的平台,农机推广的基地,机械化作业的样板,为民服务的窗口,农民增收致富的典型。
(四)加强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及推广队伍建设。切实加强人员配备,办公投入,经费保障,同时搞好推广人员技术知识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技术操作水平。
(五)积极扶持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拓展农机新技术推广平台,完善农机推广体系。 (汶上县农机局 李同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