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县:守护一片没有硝烟的田野

作者:海安大公农业中心 刘长珠 陈礼玲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7日

麦收后秸秆全切碎了,等待还田作业

    在大公镇政府向东,早稼、群益、仲洋等村11000多亩的地带,群众在镇村干部的带领下,以稻麦和湖桑为主业,勤劳致富,六业兴旺。这里的村风民风好,干群关系最好,干部为民着想,工作到位,群众紧跟支部,服从领导。稻麦收获时节,社会上到处狼烟滚滚、烟雾弥漫的时候,这里却是稻麦秸秆全量还田,一做就是几年,家家户户一个样,没人去烧,也看不到火点,看不到硝烟。

    笔者走访了这一片的农户,了解这里早在三四年前,就是省市秸秆还田示范方,家家户户都习惯了秸秆全还田,土质很疏松,庄稼长得好。

    在群益村,正在收割的机工储开健告诉笔者,他是村里的农机大户,家里有一台谷神全喂入式收割机、两台75马力的拖拉机,他家的收割机24小时作业,换人不停机。为了提高收割后秸秆的分散度,他到附近的农机市场花了1100多元购买了“甩刀”用于秸秆切碎,稻麦收割时秸秆全部切碎均匀撒在田里,省去了农户再去撒匀秸秆的用工,他的两台大拖拉机接着为农户打田,正旋或反旋将秸秆灭茬还田,附近的1800多亩田从收割到还田,群众都乐意交给他作业。像他这样的大拖拉机手,群益村还有7个,小拖还田机手26个。

    笔者找到了正在田间安排机械作业的群益村支部书记李元均,他告诉笔者,一是他们利用广播等宣传工具加强秸秆还田及禁烧工作的宣传,利用在校学生对家长进行宣传,从思想上解决认识问题;二是村与各农户签订秸秆还田责任书,明确责任;三是抓住机工这条线,做好收割和还田机械的安排,凡是进入本村收割的机械不切碎即停止在本村作业;四是明确奖惩措施,服从机具统一作业的农户,在村用工上优先安排,如果发现有一块不切碎还田、或出现一个火点,农户罚款200元,村分工干部罚300元。李支书说,也就这几项措施,群众没有放火烧秸秆的。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