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镇夏收全面开镰,秸秆禁烧问题再度成为城乡居民关注的热点。秸秆禁烧久禁难止,究竟难在哪里呢?日前,扬州市江都区农机局刘继华局长就此接受相关媒体记者专访时强调,解决夏季秸秆禁烧问题,关键在于“明确一个认识,把握三个环节”。
明确一个认识:秸秆能不能还田?
秸秆禁烧,必须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刘继华说,明确一个认识,就是要正确认识三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的可行性,切实消除“秸秆能不能还田”的疑虑,坚定地把推行秸秆还田作为解决夏季秸秆焚烧问题的根本途径。
2010年夏季,江都区以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项目建设为契机,第一次全面推行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时,大多数村组干部和种粮农民心存犹疑。一位分管农业的乡镇领导曾这样表态:“我们暂不争论,先执行,观后效!”而现在,深入田头可以发现,麦秸秆还田已经基本得到农民的肯定,稻秸秆全量还田也已被大批先行实践的农民所认可。仙女镇化市村农机大户周昌松介绍说:“我家的30多亩农田已经连续5年实施稻麦秸秆还田,对增加土壤肥力、促进粮食增收的效果非常明显。现在,就是你让我烧秸秆,我也舍不得烧呀!”
刘继华表示,当前秸秆禁烧工作的突出难点,是仍有一批镇村基层干部并不能正确认可秸秆还田技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堵轻疏、重禁烧轻还田的错误倾向。“推行秸秆还田,归根结底,要依赖于广大基层干部坚定的执行力。”刘继华说,“改变他们的观念并不难,那就是请他们到田头,和已经先行实施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的农民多沟通交流,听取那些已经尝到秸秆还田甜头的种田大户的意见。”
把握三个环节:切碎、铺匀、旋耕.
据了解,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是经过多年试验示范的成熟耕作技术。相较秋季水稻秸秆还田,夏季麦秸秆总量较少,而且还田后主要是在水田环境下腐解,具有更好的农艺适应性。
刘继华介绍说,麦秸秆还田关键是要严格把握好秸秆切碎、摊铺均匀、旋耕还田三个关键环节的农机作业质量:一是收割切碎环节,要确保麦秸秆切碎长度5-10厘米,留茬高度在15厘米以下;二是机收作业后,由于当前大多数收割机都没有秸秆抛洒装置,特别是全喂入收割机,基本为单侧排草,切碎的秸秆一般在田间成垄状堆积,必须引导农民人工摊铺均匀;三是旋耕作业环节,要选择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秸秆还田机作业, 旋耕深度不低于12厘米,并严格控制作业速度,严防农机手为提高作业效率而降低还田作业质量。
刘继华强调,省、市农机部门经过长期试验,在夏季主推“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机插秧技术”,推荐夏季麦秸秆还田使用水旋耕作业模式,但从我区近两年的实践来看,无论是水旋耕还是旱旋耕,只要把握好切碎、铺匀、旋耕三个关键环节的作业质量,秸秆还田就不仅不会影响下季水稻生长,而且将明显有利于促进土壤改良和水稻增产。
刘继华表示,江都是全国100个农机化示范区之一,并被列为全省首批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创建县(区),全区现有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秸秆还田机达3200多台套,近3000台联合收割机的秸秆切碎装置已全部安装到位,具有强劲的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装备支撑,秸秆禁烧工作一定能够走在全省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