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市长张曙光检查午收工作侧记
6月5日,市领导张曙光、史翔、李令臣来到埇桥区朱仙庄镇镇西村午收会战现场,察看小麦限茬收割和秸秆回收情况。
喜看金穗千层浪,又是一年麦收时。
6月5日下午,市长张曙光、市委副书记史翔、副市长李令臣,带领市直相关部门和埇桥区的负责同志,轻车简从,深入埇桥区朱仙庄镇镇西村小麦高产攻关示范区检查午收工作。
在镇西村小麦高产攻关示范区,金黄的小麦迎风摇曳,涌动的麦浪向人们传递着丰收的喜讯。小麦秸秆切碎还田机、跨行式秸秆打捆机、秸秆还田多功能免耕施肥播种机等新型农业机械正在麦田里来回穿梭,各显神通,收割、脱粒、打捆、播种、施肥等多道程序转眼间一步到位,效率之高、效果之好让在场的干部群众赞叹不已。
在刚刚收割的麦田里,张曙光一路走一路看,不时驻足询问机械作业情况,并与当地农民及农机驾驶员亲切交谈,询问今年的收成情况。
“如果这些机械能够进行全面推广使用,不仅可以一次性完成秸秆还田或打捆、玉米播种、镇压,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质结构,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同时,还可以从根本上避免焚烧秸秆。”埇桥区农机局负责人指着刚刚作业过的现场,高兴地介绍着今年正在推行的新型农机化作业技术模式。张曙光对这一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同时要求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模式推广的细节问题,不断加以完善推广,让老百姓认可接受,最终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踏着麦田里一道道麦垄,张曙光一行深入麦田认真查看。他随手摘下一个麦穗,搓捏一粒麦子放在嘴中轻轻一咬,“麦子真香”,同时详细询问了小麦播种品种、产量、机收费用、粮食收储、农机准备、柴油供应等情况。
“今年我们种植的是安农大研发的山农17新品种,抗赤霉病,每亩产量可以超过1000斤。”
“目前,所有大小农机均已准备就绪,今年我市投入的各类农业机械总数可达60多万台(套),完全可以满足午收需要。”
“近日我市以多云天气为主,天气条件总体有利于我市午收工作。”
“农业生产用油库存充足,投放有力,完全可以确保各类农业机械的用油需求。”
在听完市农机局、气象局和中石化宿州分公司等有关部门充满信心的情况介绍后,张曙光市长欣慰地点了点头。他要求,各县区和各涉农部门要千方百计给小麦收获一线的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及时解决他们在夏收、夏播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颗粒归仓、农民增收。
张曙光在检查中强调,夏收为“三夏”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把夏收工作放在当前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抢”字当头,充分发挥农机作用,全力以赴突击抢收,努力加快夏收进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有效制定应急预案,扎实做好机具调配、油料供应、麦收进度、作业价格等信息收集发布,确保良好的作业秩序。粮食部门要积极行动,提前做好夏粮收购各项准备。要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稳定秋粮种植面积,积极调整优化农作物品种、品质结构。要切实做好秸秆禁烧工作,强化问责,疏堵结合,积极推进秸秆还田,引导农民群众广泛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资源化,变废为宝。(记者 杨雪 实习生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