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核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效果,根据省农机推广站《关于做好保护性耕作小麦测产对比工作的通知》要求,从5月底开始,菏泽市农机推广站积极组织各县区农机推广站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小麦测产对比工作。为切实抓好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内小麦测产工作,各县区农机推广站专门邀请了农业部门的专家,和相关科室技术人员组成测产专家组,按照《山东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对试验与测试规程》,对本县区农机科技示范园区内的保护性耕作小麦和传统耕作小麦进行实地测产。
各测产专家组在实地查看了各自农机科技示范区内小麦的田间长势后,选择在小麦品种、肥水、田间管理等大体一致的条件下,对全市九处农机科技示范区内保护性性耕作小麦和传统耕作小麦进行了测产分析。测产结果为:保护性耕作小麦:平均株高74.69cm、平均亩穗数44.64万个、平均穗粒数32.56个、平均千粒重为43.02克,亩产平均达到528.22千克;传统播种的小麦:平均株高74.46cm、平均亩穗数41.47万个、平均穗粒数31.9个、平均千粒重为42.94克,亩产平均为481.86千克。两者相比,保护性耕作小麦比传统耕作小麦平均亩穗数增加3.17万个,穗粒数增加0.66个,每亩增产46.36千克,增产幅度为9.6%。
从全市的测产情况来看,今年保护新耕作小麦的产量高于传统耕作方式播种的小麦。主要原因有:一是保护性耕作技术抗旱能力较强。尤其是小麦生长后期,保护性耕作小麦比传统耕作小麦的抗旱能力强,因干旱死亡的小麦较少。二是种肥深施,肥效集中,使小麦苗期呈现出苗齐、苗粗、苗壮。三是免耕播种小麦的苗带宽。小麦苗带的变宽,充分发挥了边行优势,不仅使小麦的个体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植株健壮,有效分蘖多,根系发达,而且还减少了小麦无效分蘖对养分的消耗,提高了小麦成穗率,成为免耕播种小麦产量提升的关键所在。四是镇压密实,利于苗带保墒,出苗整齐一致。(菏泽市农机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