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麦收已过九成(组图)

作者:《河南日报农村版》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1日

  6月9日,在洛宁县小界乡王窑村的麦田里,农民王宝宁手捧刚刚收获的小麦兴奋地说:“亩产最少560公斤,这是旱地小麦获得的历史最好收成!”近年来,王宝宁通过采取科学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旱地农田增产问题,并将这一办法进行了推广。 本报记者 杨远高 摄

  6月10日,南乐县千口乡紫阳村的麦田内,中石化濮阳公司南乐千口“三夏”农机保供站的党员志愿者为山东的麦客送来柴油。 本报记者 段宝生 通讯员 岳占石 摄

  本报讯 (记者杨远高)昨日,省农机局传来消息,截至6月10日17时,全省已收获小麦面积7218万亩,麦收已过九成,其中机收面积7045万亩,机收率97.6%。

  据了解,当日,全省共投入联合收割机10.6万台。继信阳、驻马店、南阳三市麦收结束后,平顶山、周口两市也已进入扫尾阶段。中部大部分地区麦收已过九成,豫北地区也已过半。

  连日来天气晴好、高温,未收区小麦加快集中成熟,日收割进度连续3天超过900万亩。

  “郑麦366”亩产654.3公斤

  创优质强筋小麦新纪录

  本报讯 (记者孙玮)6月8日,由周口市农业局组织河南省农科院、周口市农业局、鹿邑县农业局有关专家,对鹿邑县穆店乡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百亩攻关田种植的“郑麦366”进行了实打验收,实收面积15亩,折杂去水后总产量9814.5公斤,亩产654.3公斤,该品种创造了今年的优质强筋小麦单产新纪录。

  周口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邵士良告诉记者,在今年小麦普遍遭受低温危害特殊气候条件下,特别是赤霉病普遍发生情况下,郑麦366又创高产新纪录,充分证明了“郑麦366”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和广泛的适应性。

  据了解,“郑麦366”由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主持选育,是国家“粮丰工程”河南课题核心品种和省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品种,也是我省新一代小麦的主导品种和优质强筋小麦第一大品种,适用于加工生产优质面包、面条、饺子用粉,是期货市场上的抢手品种,今年新麦收割尚未入仓,已被省内外粮食和加工企业抢购一空。目前该品种已在全省推广突破1000万亩。

  作者:杨远高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