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农机手承诺秸秆还田后,产量低了包赔

作者:泰州新闻网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2日

  昨天,在梅兴社区二组,一台“东风”牌大型拖拉机正在作业,将田里的秸秆还田。陆汉民坐在驾驶位上,不停地操作方向盘。圆圆的脸蛋晒得乌黑,身上的衣服全都湿了,像在水里浸过一样。

  陆汉民今年48岁,是当地出了名的农机“老把式”。陆汉民说,这块田2亩多,由于收得晚,是今年夏收中最后一块还田的麦田。到目前为止,全村1995亩麦田全部实现了秸秆还田。

  承包田的主人王春英说,去年秋收时,她不相信秸秆还田的技术,是陆师傅的承诺改变了她的主意。今年她家小麦亩产有340多公斤,比去年高。

  “现在老百姓都用上了液化气,煮饭已不用秸秆了,杜绝秸秆焚烧从生态的角度看,最好是还田。”陆汉民说,刚开始,邻居们对秸秆还田不理解,认为收割后的秸秆翻到地下,是多了一个程序,可能会影响产量。

  去年秋收,种麦时,陆汉民与社区村民达成协议,实行包保制。还田后如果产量低了,他包赔,赚了是乡亲们的。

  陆汉民承诺的主要是三点:一是保证田里秸秆全部还田,不露在水面上;二是少施一遍化肥,每亩节省150到200元;三是产量与当年没有还田的比增产35公斤以上,少一斤,赔一斤。

  算算还田账 老黄多收6袋麦还省千元化肥钱

  梅兴社区党总支书记梁军说,以往农忙季节,有人偷偷焚烧秸秆,搞得浓烟弥漫,污染环境。居委会成立禁烧小队,专门扑灭火点,到处堵,但效果不好。但陆汉民的包保制让群众吃了定心丸,今年夏收,禁烧小队解散,因为秸秆还田变成宝,没有一个愿意再去做呆事。

  居民黄有才种了6亩多小麦,去年还田之后,今年总产量2100多公斤,亩产347公斤。黄有才与邻居老程田靠田,亩数也差不多,但老程去年没有还田,少打了6袋麦子,近200公斤。此外,老黄少施化肥8袋,节约费用1500元。老程服气了,夏收时也将麦秸还田了。

  陆汉民说,算算增收账,秸秆还田能实现增产和减少使用肥料,每亩可节本增效300元左右;二算生态账,秸秆翻入土下,不用捆不用运,土壤肥力好,不板结。另外,秸秆不再焚烧,空气质量比以前好多了。

  陆汉民给大家算了个明白账,又承诺包赔,村民从怀疑拒绝转变为支持和拥护。

  梅兴社区党总支书记梁军说,该社区共有703户,去年夏收秸秆还田率只有55%,秋收时提升到75%,今年夏收达到100%。

  陆汉民只有2台秸秆还田机,今年夏收已经有点忙不过来,他计划今年秋收再买一台秸秆还田机。

  老农机心声一盼油价补贴二盼维修服务及时

  秸秆还田机大有市场,而且省里已将埋草耕整机械列入农机补贴范围。今年春天,陆汉民自筹资金10多万元购置一台大型拖拉机和一台秸秆还田机,领到补贴2万多元,这让他开心不已。

  “现在每亩收费只有40元,而周围一些地方都在50元上下。”陆汉民说,他是个“老农机”,为乡亲们服务好是自己的责任。好在现在还田的多了,有了量,也不计较价格了。

  陆汉民说,由于秸秆还田适用配套机械一次性投入高,作业时间短,一般五六年才能收回成本,加上目前实施田块小,作业率受影响,一些农机手购机积极性不高。从农机手这个角度看,提高推广度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油价。去年这个时候柴油为6.29元/升,虽然最近下降了一点,但每升还在7元多。现在一天作业90亩田,用油160升,农机手一天油费支出增加200多元,一个夏收,油费多支出3000多元。陆汉民建议,应在保障农机补贴的基础上,解决油价上涨的补贴问题。

  二是农机维修。由于农机作业是季节性的,如果维修服务跟不上,机械维修要等几天,容易错过抢收抢种最好时节。陆汉民建议,大忙季节最好实施全天候维修服务。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