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核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效果,最近一段时间,济宁市按照省农机局《关于对保护性耕作小麦测产对比工作的通知》精神,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了保护性耕作小麦测产对比工作。每个县市区农机部门都组织农机推广、学校专业技术人员,邀请农业、统计等相关部门专家,由分管局长带队,组成测产专家组,严格按照《山东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对比试验与测试规程》,对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内小麦进行了测产,并与传统耕作小麦进行了对比。
从11个县市区近60个测点的测产情况看,保护性耕作效果非常理想。具体测产结果为:保护性耕作地块平均亩穗数40.71万,穗粒数33.43个,千粒重42.56克,平均单产513.97公斤;传统耕作地块平均亩穗数39.86万,穗粒数31.57个,千粒重41.84克,平均亩产472.65公斤。与传统耕作地块相比,保护性耕作小麦长势较好,抗旱耐寒,分蘖多,茎秆粗壮,叶面宽厚,小麦茎秆中下部荒叶明显少于常规播种小麦,叶片功能有效期长,麦穗较均匀,小穗少,成穗率高,穗粒数多,千粒重增加,平均亩增产41.32公斤,增幅8.74%。
与去年保护性耕作小麦相比,今年由于自然条件较好,保护性耕作小麦长势好,分蘖多,平均亩穗数比去年多4.83万个,平均亩产比去年高24.88公斤。
从各县市区测产情况对比看,水浇条件不太好的中、低产田和耕作比较粗放的地方实施保护性耕作增产效果明显。比如泗水县低产田,保护性耕作小麦平均亩产492.9公斤,传统耕作小麦平均亩产447.2公斤,亩均增产45.7公斤,增幅10.2%。鱼台县水稻、小麦轮作区,小麦以撒播为主,改用免耕播种后,亩均增产108.5公斤,增幅26.5%,效果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