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日记】活跃在麦收一线的老刘带着收割机闯天涯

作者:中国淮海网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5日

  中国淮海网消息:今天的《麦收日记》,我们关注的是活跃在麦收一线的农机经纪人。

  刘夫凡,邳州碾庄镇院上村的“能人”,自己虽然只有4台收割机,却率领着一支百余台收割机组成的浩荡队伍,从四川到湖北,从“两广”到江西,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在全国粮食主产区逐麦而行,走一路,“收获”一路。

  一早,天空阴沉着,不时下着小雨。听说农机经纪人刘夫凡已从盱眙回到邳州,我们立即与他联系。
  现场:您现在在哪儿了?碾庄院上村了。

  院上村的一块地里,收割机一路轰鸣,老刘在麦地旁边,一会儿不能闲着。因为下点小雨,麦子有点潮,刚割了一会儿机器被麦秸缠住了,老刘又亲自调度修理。

  按老刘的话说,他当上农机经纪人纯属偶然, 2002年,老刘买了4台收割机,收益颇丰,于是邻里乡亲的也都跟着他干起来,久而久之队伍越发壮大,老刘也自然成了带头人,并且开始跨区作业。

  现场:(一年大概多长时间在外地?)6个月。(什么时候开始出去?)一般在4月下旬,直接到四川,第一步到四川的西昌割麦,逐步往湖北、河南、安徽、江苏,这马上家里的收割完到山东去,山东收完回家整理1个星期,最多10天,就得到广东,那边收什么?早稻,从广东向北收,广东、广西、江西、福建。

  一直要忙到12月底,一年的收割才算结束。我们在采访时,不时被老刘的手机打断,联系收割机的,通报进度的,当然还有反映问题的。

  现场:(路边)老百姓喊俺,俺不给割,既然你们答应统一安排,我们跟着去,去了连一个没割,俺这几千块钱耽误了。

  因为下点小雨,一些原本安排好的收割户临时变卦,不愿意收割了,白跑一趟,农机手自然把怨气都撒在老刘身上,老刘并不生气,笑呵呵慢条斯理的解释。

  现场:也给补贴的,得服从安排。

  不过这还算小事,为配合秸秆禁烧,今年邳州要求所有的联合收割机都要加装切草器,直接把秸秆打碎,这刚刚开始用,机手们就一个个找来了。

  机主1:俺不要这个,这个没法干,10米不到就堵得死死的,切草器太差劲了。

  机主2:因为超负荷,后面的擀不碎。

  老刘看得很清楚,机手们不满是因为收割变慢了,直接影响他们的收益。

  现场:以前草打长了也好,可以挑过去,或者在地里放火烧了,你这个草碎了怎么弄,挑不出来,放火烧还不着火太碎了,老百姓暂时来讲还不接受,慢慢来。分析了一下,一个动力要加大,要不然刀重新改制,速度快一些。刀还能改装吗?还得反映反映。

  粉碎秸秆还田,既有利空气质量,土地也能更加肥沃,这是大势所趋,老刘一边帮他们分析,一边也积极向镇里反映,镇里很快来人,表示这事他们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现场:我们镇里专门拿出了40多万的资金,对每户进行补助,(一亩地补多少钱?)15到20块钱。

  今年全国小麦机收率将达到90%,徐州则超过98%。以老刘名字命名的夫凡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也更加忙碌。如今,他的合作社有近百名农机手加入,不仅提供信息,而且提供维修服务。老刘说他们跨区作业辛苦点,但收入还不错。目前像老刘这样的农机合作社,徐州市有180多个,农机经纪人2000多人,有3万多人直接从事农机服务,农机经纪人成为一肩挑两头的“致富红娘”。

  现场:回来回来,把这边麦割了。(一般他们提前几天跟你联系?)提前三四天。

  正说着,老刘的电话又响了,骑上他的电动三轮车,老刘带着收割机向下一站出发。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