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刚开始的死看硬守,到现在的网格化管理等,合肥市近年来探索了很多有效的方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秸秆禁烧管理体系。
网格化管理
从2010年开始,合肥市在全市全面展开秸秆禁烧网格化管理。
一级网格乡镇(街道)党委书记、乡镇长(街道主任)为主要负责人,二级网格以村(居)书记、村长(主任)为本网格秸秆禁烧的主要责任人,三级网格由村民组长和2—3名村民代表负责本网格秸秆禁烧工作的登记造册、包干到户、责任落实到田等工作,实行人盯式死看硬守,24小时巡查。
督查体系
在全国首创“黑斑倒查制”,有效地解决了秸秆禁烧执法难的问题。
市里成立了5个督查组、2个巡视组、3个督导组、4个暗访组,强化对秸秆禁烧工作督查指导。各县区乡镇也派出督查组和包联干部,开展全天候、不间断的巡查督查。
秸秆综合利用
机械粉碎还田。大力推广农机农艺结合技术,实施秸秆机械粉碎还田。
田头窖堆腐还田。发动农民把秸秆就地入窖,实施堆腐还田。
集中堆放。组织秸秆收购经纪人开展秸秆打捆(粉碎)、贮运和加工,收购秸秆。
奖补政策
今年,市政府继续安排1000万专项资金支持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市禁烧办、财政局对今年午季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政策作了相应调整,将重点禁烧区油菜秸秆离田、小麦秸秆机械粉碎旋耕还田补助标准统一为20元/亩。购置秸秆固(炭)化成套设备仍按总价50%给予补助;重点禁烧区集中连片种植绿肥达200亩以上,按100元/亩给予补助,收购重点禁烧区油菜秸秆按50元/吨补助。本报记者 毛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