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托里县目前仅有1家建新农机专业合作社于2011年7月依法成立,成立初期共拥有固定资产总资产110万元,从业人员26人,拥有大型拖拉机8台,深松犁1架,玉米免耕播种机1台,其他配套农机具16台,全年营业收入50万元,纯收入30万元。该社成立以来,严格按照《农机专业合作社法》要求,设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办全了组织机构代码、工商、税务等三证照,建立了工作和财务管理等制度。合作社的组成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合作社每一位社员以家中现有的拖拉机、农具入股;二是社员以农业机械折价入股;三是按土地使用权用土地入股。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和效果
1、将农机手与作业市场连结起来,提高机具利用率,增加农机手收入。通过合作社,把当地乡镇、村拥有的农机组织起来,开展跨县机耕、机播作业,开辟作业市场,实现规模化生产,通过合作社寻找作业市场、协调关系、调解矛盾,为机手作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从作业规模和作业市场上,为机手增收创造了条件。
2、农机化管理的延伸和补充,弥补了当前基层农机管理的薄弱,加快了农机化各项工作的开展。农机合作社在保护性耕作、新机具推广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收到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
3、联系政府部门和农民的桥梁,有效拉动农机消费市场,协助农机主管部门开展工作。向农机主管部门传达农机手的真实想法和意图,使农机手能够获知真实的市场信息及政策精神,由此作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决策。政府的“购机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广大农民投资农业机械的热情,农民自筹资金购买保护性耕作机械,最大限度的用足、用活、用好了上级的优惠政策。
4、提高了农民的协作意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农机合作社为农民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技术上互帮互学,利益上互助互患,信息上争相传播,增强了他们的自我保护,争取平等权利的意识,以避免其自身的利益受到侵害。
5、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明显。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服务功能明显强化、经营规模得以扩大、经济效益显着提高,经营总收入或利润提高30%。合作社辐射带动了其他农机户的发展,加速了新型农业机械的推广进度,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收。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运行模式
按照“立足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要求,该社实行股份制管理,积极承包闲置土地,开展集约化经营和积极探索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子,并面向全县及相邻县市,为农民提供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农机专业服务。其经营涉及机耕、机播、运输作业。其利润分配采取三种方式:一是按拖拉机折价股金比例进行分配;二是按出勤作业率和工作效益进行分配,制定统一收费标准和作业金提成,实行单人单机核算,作业收入按10%上交为集体积金,扣除平常正常开支外,其余部分年终按股份进行分红。在管理上,先后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合作社岗位责任制度》《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办法》《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等4个制度,并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合作社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农机服务助民富,互帮互助促发展”为主题。一是推行价格公开制,向服务对象公开承诺收费价格,价格低于市场价,使广大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二是开展帮扶互助活动。社员积极为困难农户免费提供农机服务。
四、托里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发展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只有1家注册,机械化作业辐射面和带动力不够明显。二是培训机制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托里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上由当地的农机户组成,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和专业的管理人员,规模化经营管理和组织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不高,机械化生产的效率受到一定影响,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三是发展比较单一。托里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上是以农田作业项目为主,而进行农产品加工和营销的很少,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有待完善。托里县合作社多数没有标准的农机库棚、晾晒场地和维修设备,机具保养维修难度大,制度不够健全,缺乏具体有效的管理制度,长远规划不足,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创新和发展
五、托里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管理机制,提升合作社管理水平。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机制要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制定,严格执行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制度;要做到产权明晰,落实好财务制度和盈余分配制度,积极服务社员,保障社员收益;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股份制企业进行管理,不断扩大作业规模,增加作业项目;适当吸收当地有技术、懂管理、条件优越的社会人员入社,提升农机合作社技术含量、引进先进管理经验,达到具有较高层次、先进管理理念的市场化经营格局。
(二)加强服务指导,拓展合作社作业领域。各级农机部门要积极鼓励、引导合作社通过合同订单作业、代耕带种作业、土地托管、土地租赁、耕地连片等作业方式,促进土地有偿转让,实现农机合作社规模化经营。
(三)争取政府重视,加大合作社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应将组建、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列上政府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制订规划,拿出具体扶持政策,在资金、用地、信贷和税收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实行优先补贴、多购多补;农机深松整地补贴资金倾斜补贴给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争取上级及地方政府部门资金投放力度,加强合作社场库棚建设、农村机耕道建设等,不断提升合作社建设质量。加大农机作业技术培训力度,定期举办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培训班,同时加大对农机手的培训次数和力度,提高机手使用、维修农机具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合作社社员的整体文化素质和实际操作技能。(李清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