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春耕春播期间,沙湾县商户地乡商西村新建的2000亩机采棉标准化作业示范田吸引了众多目光,很难想象,这2000亩标准化的机采棉田是一位女拖拉机手的杰作。
近日,笔者在示范田再次见到了白秀琴,她正在给棉田滴水,休息时间,白秀琴谈起了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今后的打算。
白秀琴娘家在地处沙湾县偏僻的南部山区博尔通古乡,家境并不富裕,96年与商户地乡商西村农民桂久学喜结良缘,之前,她还在博尔通古乡小学交过书呢。谈到刚结婚时的情形,白秀琴陷入沉思:“那时只有22亩地,种得都是小麦,一家人一起吃大锅饭。”
2002年,白秀琴夫妇与公婆分家,单独居家过日子,为了让尽快摆脱窘境,有文化的白秀琴在想:在农村生活,要发展就得多种一些地,于是她和丈夫商量,贷款承包土地,第一次贷到30000元信用社贷款的白秀琴,内心打翻了五味瓶,从此3万元贷款像一块巨石压在了白秀琴的心头,为了尽早还清贷款,夫妇俩起早贪黑,大把大把的时间全部花在农田里,那是还没有滴灌,地膜也很少用,七月的骄阳似火,晒得她俩心里隐隐作呕,但仍然坚持拔草,背着药罐一深一浅地打药,夜晚还得引渠水浇灌,白秀琴并没有被困难吓倒,经过三年的辛勤劳作,终于还清了贷款,并有了一些积蓄。
“到2005年,我们家的地就增加到80亩左右”白秀琴有些激动,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比起以前来说,现在好多了,家庭条件也改善了很多,还盖了新房子,儿子已经上初中了”,依然沉浸在当前幸福中的白秀琴说道。
据白秀琴介绍,她家现在种169亩棉花地(都是自己家的),还有两亩林带,家里有一台大中型拖拉机、两台小型拖拉机、三个播种机,中耕机、打药罐、撒肥机等都有。
懂技术、会经营的白秀琴经常会到附近兵团溜达一圈,她说“这几年,农业机械发展比较快,我们村上买拖拉机的很多,而且大马力的车比较多,我也去过兵团,兵团现在作业比较统一,耕整地作业都用150马力以上的,特别是土地整合后农业机械要求会更高。”
近几年,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带动下,白秀琴了解到,合作社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地谁来种”成为社会的现实问题,合作社是今后发展的趋势,国家对合作社的扶持也在逐年加大,白秀琴又在暗下决心——建立一个农机合作社,她说“根据现在的发展来看,机采棉技术在今后几年后会逐渐成熟,合作社对以后的机采棉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特别是实现‘六统一’作业,就必须通过集中作业来完成。”
在谈到建立农机合作社时,白秀琴说“在合作社管理和技术方面,自己还很欠缺,希望有机会能参加比较专业的学习,为今后合作社的运行会有帮助。”
希望白秀琴的农机合作社之梦能早日实现。(沙湾县 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