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实施机械化设施农业走在全省前列

作者:陕西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8日

    设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机械化的支撑和推动。近年来,榆林市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战略思路,将机械化设施农业列入每年的农机化目标任务,不断采取措施,加大财政对农机补贴投入和科技创新示范力度,使设施农业机械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榆林市靖边、定边、榆阳区、府谷、神木、横山、绥德县有近一半的乡镇建设了农业示范园区,上了机械化设施农业项目。截止2011年底,全市设施农业种植面积为95012亩,其中智能温室项目11个,种植面积500亩,连栋温室3102栋,种植面积2745亩,日光温室27462栋,种植面积30816亩,塑料大棚58443栋,种植面积54891亩,中小拱棚4719栋,种植面积6060亩,建设总投资 10.53亿元,从业人员42096名,已装备机械19743台(套),包括温控设备,光控设备,C02施肥设备,自动卷帘设备,微耕机,频振杀虫灯,暖气设备,喷滴灌设备,卷膜器,补光设备等。在机械化设施农业栽培种植中,注重农机农艺相结合,广泛推广应用优良品种,无土栽培技术,工厂化育秧、嫁接、测土配方施肥、滴灌等多项无公害栽培技术。设施农业内部调整加快,发展类型由蔬菜向瓜果、花卉、食用菌等多项领域扩展延伸,基本实现全年生产,目前全市以辣椒、番茄、黄瓜、甜瓜为主导的设施瓜菜每年量达 456957吨,其中蔬菜246237吨,水果63720吨,食用菌147000吨 ,年销售收入36.37亿元, 85%以上的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有10多个品种的蔬菜荣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榆林市实施设施机械化农业项目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一是依靠政策推动,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促进了设施农业的规模发展。近几年,中省市县乡安排补贴资金上亿元,补贴设施农业机具 5000台。落实贴息贷款几千万元。对新发展连片100亩以上的设施农业项目,给予每亩1000元至1500元的补贴,蔬菜基地应用喷滴灌技术每亩补贴500元,水果、瓜基地每亩补贴500元,每亩地农民只要花500元左右就能装上滴灌。今年靖边县东坑镇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制定出台更为优惠的设施农业建设发展规划。目前,全镇温室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智能温室 100亩,每平方米政府补贴600元,达到造价的60%以上。走近东坑镇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数十座蔬菜棚呈现在眼前,外观晶莹剔透,造型新颖独特,充分展示现代设施农业的简洁、靓丽;进入智能温室,左侧活动台上面一盘盘辣椒苗、西红柿苗、西瓜苗形成一片片绿,像地毯一样,可以满足全镇用苗需求;右侧活动台上面一盆盆甜瓜,一盆盆圣女果呈现眼前,已是果实累累。

    二是建立示范基地,实施辐射带动。为推动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2011年以来,榆林市农机局启动实施了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市县财政累计拿出资金上亿元,用于建设示范基地,包括设施农业所用机具创新、推广和技术示范。今年,组织召开设施农业机械化现场会、演示会、观摩会5 次,印发宣传资料近 1 万余份,全方位展示设施农业所用机械设备的优越性、先进性、适用性,扩大了影响,宣传了成效,带动了农民,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榆林市南北各个方面差异较大,上设施农业项目基本做到以县情出发,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初步形成了新建与改建并举,国家、集体、个人、农机合作社等多种经济成分一起上,能反应地方特色的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榆林市东坑镇现代农业科技园已经是生产、培训、科研、保鲜、销售一体的设施农业产业园区。

    三是利益驱动,技术人员向我们算了一笔账:“原来种蔬菜20亩,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去地里浇水、施肥、管理,一天下来人累的要死,现在有了智能棚,喷滴灌,肥料、农药、水可以一次性完成,很方便,两个人就可以管理,光人力省5-6个。一亩地种甜瓜收获后种育好的西瓜苗,西瓜收获后种油菜,既节约生长时间又让产品提前上市,三种作物所创的效益是传统农业生产的好几倍。”过去只有在冬季才使用大棚,现在一年四季都用。夏天换上遮阳网,既能降低棚内温度,又能遮挡大风、冰雹等抵御自然灾害,实实是个好项目。一批有眼光的农民和个体投资者,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农村,投向了设施农业,实现由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一季创收向四季创收转变。 (榆林市农机推广站  吴向春供稿)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