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广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的必要性
汶上县既是新兴旅游城市也是传统农业大县,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我县的粮食作物中,玉米的种植与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相比较,玉米种植的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造成明显的反差,特别是在玉米种植方面一直沿用传统的人工点种或现有的常规播种,与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显得不太适应。为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减少农民耕作投入,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适时推广用于玉米保护性耕作的免耕精量播种机,为玉米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提供可靠的配套机具,不仅十分必要和紧迫,而且是利国、利民、利企业发展的一举多得的好事。
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属于保护性耕作机械,用于玉米免耕播种时,与13.2~51.5 kW拖拉机配套作业,一次可完成开沟施肥、单粒精准穴播和复土等项农艺,采用单粒精播器,可根据种子颗粒大小任意调整,以达到理想的播种效果,后面设有透明观察孔,播种情况一目了然,清种方便。株距调节采用档位可变,有效解决掐接链条、换轮两难题,增设最新型覆土装置使覆土效果更加理想完美,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其性能质量稳定可靠,使用该机作业,有利于减少农民耕作投入,提高粮食产量,节约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
二、推广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的可行性
汶上县农机局属于全额事业单位,隶属于汶上县人民政府,现有干部职工43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8人、助工21人、会计师2人,乡镇农机管理人员18人,配备480名村级农机管理协管员。县农机局共设7个下属科室,拥有一处办公场所,总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办公室面积3200平方米,另有530平米培训教室,农机培训教学仪器12台和6台教学模具,轮式拖拉机2台,库房2间,技术力量雄厚,教学、培训条件齐全。局财务收支平衡,固定资产总值达120余万元,局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没有不良记录。2009年以来我局在全市农机工作年度考核中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单位。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为山东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该站肩负我省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科研开发与推广,技术力量雄厚,在岗23名职工中,农业推广研究员5人,高级工程师7人,中级职称4人,专业技术人员达61%,具有承担农机技术推广项目的丰富经验,并有多名保护性耕作方面的专家,具有实施技术指导的丰富经验。
三、项目主要技术内容
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技术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项工序,所需机械主要有:自走式小麦联合收获机、拖拉机、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玉米联合收获机。
(1)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技术,要求播种均匀,播量符合农艺要求。使用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在小麦联合收获后的田间直接进行玉米播种作业,播种量一般为1.5~2.5kg/亩,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3~5cm。
(2)选择优良品种,并对种子进行精选处理。要求种子的净度不低于98%,纯度不低于97%,发芽率达95%以上。播前适时对所用种子进行药剂拌种或浸种处理。
(3)2012年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技术示范区新建15000亩,汶上镇、南站镇、康驿镇、郭仓镇、义桥镇各3000亩。
四、预期成效
在示范区内通过实施,达到节约玉米良种、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可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1、节水:实施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技术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玉米生长周期内可少浇水1-2次,亩节支24元左右,预计项目区节省灌溉费36万元。
2、减少玉米良种的浪费:玉米免耕精量播种与传统播种方式相比,减少了玉米良种的投放量,每亩降低种子成本20元。项目区预计节约生产成本30万元。
3、增加粮食产量:实施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技术以后,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亩增30kg,预计示范区增产粮食450吨,增加粮食产值472.5万元。
4、保护生态环境。由于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技术采用免耕播种与秸秆还田覆盖,土壤不再耕翻裸露,减少了刮风引起的尘土飞扬,有利于改善秸秆乱堆乱放和杜绝秸秆焚烧现象,保护生态环境,净化了大气,确保了道路的正常运行。(刘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