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软盘育秧、机插秧两方面介绍了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早稻机插秧技术,主要包括育秧前期准备、播种上盘、秧苗管理、大田耕整、插秧机调试、机械栽插等方面内容,从而为丘陵地区早稻机插秧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机 农艺 早稻 软盘育秧 机插秧
从2006年到2012年,京山县钱场镇大力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是推广水稻机插秧。钱场镇属丘陵地形,以种植早、晚双季稻为主,全镇水稻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插秧机保有量从2006年的不足20台,到现在稳定在590台至600台,水稻种植机插率达70%以上。本文主要对丘陵地区早稻育秧和机插进行介绍。
一、早稻软盘育秧技术
丘陵地区,最适合软盘育秧,这种育秧方式操作简单,成本低,农民能很快学会。
(一)育秧前期准备
1.塑料软盘:规格是58厘米×28厘米×2.5厘米,每亩大田需23~25张。
2.种子:选择通过我省审定,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质、稳产、高产、抗逆性强的早熟品种,如杂交稻两优287等。每亩机插大田需杂交种子需要4.5~ 5斤;常规稻种子需要6斤左右。
3.床土:床土要带微酸性,要求细、松、肥、无草籽。应在冬季或早春,收集旱地松土或稻田表土。在育秧前,敲碎过筛,除去杂质,堆置待用。每亩大田需细土160~170斤。
4.壮秧剂:壮秧剂有杀菌、增肥、调微酸等作用。京山钱场镇已使用黑龙江农科所生产的苗福牌壮秧剂(推荐使用),4斤装一袋可装软盘100~120张。
5.地膜、竹条:按宽1.5米的要求准备一些薄膜。按长1.4米的要求准备竹条,每亩秧田要准备30~40根。
6.苗床制作:丘陵地区如果选在房前屋后,要求地形平整,光照充足,水源方便,没有杂草的场地。如果选在水田中,则要求地势略高,排水通畅,以利于秧苗后期盘根。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100,苗床应在播种前10天左右做好。苗床的畦面宽约1.4米(以便铺放二个相对的软盘),秧沟宽约25厘米,秧沟深约15厘米。
(二)播种上盘
1.播种时间:软盘育秧的早稻秧龄是28天左右,所以播种期为插秧倒推后的时间,钱场镇早稻机插秧播种为3月16号到3月20号。种子经过农艺要求处理后,可以泡种到“破胸露白”上盘;也可以不泡种直接播种上盘,俗称“撒哑谷”。
2.铺放软盘:把二张软盘横向排列在畦面上(58厘米+58厘米),以此连片紧密排列,确保软盘正正方方,在装上床土后不变形,以后起秧时,要求秧块是标准的58厘米×28厘米。可以一边铺放软盘,一边就把前面铺好的软盘装床土。
3.装床土:先用壮秧剂混细土,一定要混拌均匀,可以采用多次累进式拌混。床土以软盘的4/5深,2厘米厚为宜,床土要求平整。
4.喷壶洒水:用喷壶把床土浇湿透,使床土水分达到饱和状态,同时不要把床土冲散。
5.播种:要求播种准确、均匀、不重不漏,可分多次撒播,注意秧盘的四边四角。可用一木板斜挡在软盘边上撒播,这样能减少种子的损失。一般杂交稻每盘用种1.5~1.8两;常规稻用种1.8~2.3两。
6.覆土:播种后用细土覆盖,覆盖土要匀、细。覆盖土厚度3~5毫米,以做到刚刚看不到种子为好。覆盖土不能混壮秧剂,已免烧嫩芽;覆盖细土后不再浇水,已免表层结板影响出苗,让覆盖土自然吸湿。
7.盖膜:早稻软盘育秧一定要盖膜保温,再用竹条拱好拱棚盖第二层膜,两层膜都要保证严实。第一层膜不要紧贴秧盘,防止缺氧烂秧,在秧苗立针后,就可撤去。
8.上水:盖膜后,就要在周围秧沟上水,保证苗床湿度,有利于出苗快、齐、全。
(三)秧苗管理
1.立苗:立苗期保温保湿,快出苗、出齐苗。一般温度在30℃,超过35℃,要揭膜的二头进行降温,已免高温烧苗。
2.水肥管理:1叶1心前上平沟水,保持盘面湿润不发白,调节水气,以利于发根;2~3叶时勤上跑马水;在移栽前5天控水,促进秧苗盘根健壮。根据苗情追肥,因壮秧剂含有肥料,只有在苗小、弱时,才少量施尿素。
3.及时炼苗:在齐苗后1叶1心时,就可揭膜炼苗。炼苗以循序渐进为主,锻炼出健壮的秧苗为目的。
4.病虫草害防治:秧苗期主要病虫有稻瘟病、灰飞虱、稻蓟马、螟虫等,秧苗在二叶期后期应密切注意,及时用药防治;草害主要采取一些茎叶处理剂为主要除草剂,如秧田一次净等。但注意不要超量使用,以免产生药害。
5.秧苗标准:秧苗的盘土不要太干也不能太湿,保证盘土的厚度在2.2~2.5厘米, 秧龄28~30天, 叶龄3叶1心, 苗高15~17cm厘米,根系盘结成毯状,苗高均匀整齐,茎部健壮有弹性。
二、早稻机械插秧技术
(一)大田耕整
1.大田追肥:施肥时,肥料运筹要掌握前促、中控、后稳的原则, 注重氮、磷、钾的合理搭配,要根据土壤的成分适当施肥,正常情况下,每亩施有机肥料1吨左右、三元复合肥20~25公斤、尿素10~15公斤、氯化钾10~12.5公斤、硫酸锌1.5~2公斤。
2.大田深耕:利用机械化对大田进行深耕,其深度一定要在14厘米左右,有秸秆的地方要将其粉碎,实行深耕细作。必须保证大田没有杂草,土层上细下粗、细而不糊、上烂下实,插秧机作业时不陷机不壅泥。
3.大田沉实:大田耕整后,要让泥浆沉淀1~2天,已免机插时出现漂秧、倒秧现象。淤泥过多,会使秧苗栽插过深。要求大田泥水分清,沉实不结板,水深5厘米为宜。
(二)插秧机调试
1.插秧机修整:丘陵地区插秧机以手扶式四行机为主,行距30厘米,这类插秧机在丘陵地形的大田操作灵活,使用方便。插秧前,对插秧机作一次全面的检查调试,各运行部件应转动灵活,无碰撞、卡滞现象。
2.插秧机调节:为了确保大田合理的基本苗数,根据机插早稻品种的不同,可对插秧机的株距进行调整,保证位置最佳。通过调节纵向取秧量和横向送秧量对取秧面积进行调节,达到每次按需要的秧苗数量取秧。同时,根据大田泥脚深度,通过调节插秧机仿形机构,来调整插秧深度,保证插秧深度在1厘米及插秧深度的一致性。
(三)机械栽插
1.插秧时间:插秧前,多收听天气预报,不要在暴雨之前插秧。钱场镇早稻一般在4月18号前后栽插。
2.运秧:秧苗既小又嫩, 在起运过程中要防止萎蔫,防止秧苗折断。在传苗的过程中一定要要尽量减少秧苗搬动次数,保证秧块形状;要随起随运随栽, 卸秧时要平卸平放于田埂;运秧时秧块要平放, 堆放层数不宜过多, 一般2~3层为宜, 也可卷叠运送;起运过程中, 如遇烈日高温或下雨需用设施遮盖, 防止秧苗失水萎蔫, 或秧块过烂。
3.机械插秧:在载插过程中,必须明确其顺序,必须对秧苗进行及时补给,两个秧苗之间的距离必须衔接上,使插秧机能够保持匀速的状态向前插秧,避免漂秧倒秧,使立苗率达到90%以上,减少漏插率、勾伤秧率,保证基本苗,确保栽插的质量。
结束语:将农机与农艺技术相融合,培育壮实、规范的秧苗,便于机械插秧,能稳定和提高水稻的产量。插秧机一天能插10~16亩大田,效率高,减轻农民生产强度,节约成本;插秧机定苗、定穴、宽行、窄株、浅栽的特点,可确保亩基本苗数,也有利于水稻的病虫防治。
参考文献:
[1]毕进德.农机农艺结合 搞好农机推广[J].当代农机,2011,(2).
[2]汪来贵.水稻机械插秧及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机,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