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安全生产工作需要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淮安市农机部门通过强化部门协调工作,形成农机安全监管合力,着力构建“政府主导、农机负责、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长效管理机制,取得明显工作成效。
一是加强与安监部门配合,“平安农机”创建工作成绩斐然。我市农机部门积极主动与安监部门协调配合,大力开展“平安农机”创建,组织实施“平安农机”进乡镇、进社区、进校园、进村组、进合作社活动,农机、安监两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多次对全市“平安农机”创建工作进行督查,目前,全市已累计创建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县(区)1个,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区)2个,示范乡镇60个,平安农机大创建格局基本形成。2月27日,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在市委《决策参考》刊载的《关爱机手 创新服务 “平安农机”创建成效凸显》文章上作出重要批示:“我市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抓得扎实,成效明显。希望认真总结,不断提高,进一步夯实‘平安农机’创建基础,为我市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是加强与公安部门配合,“农机交通警务室”运转良好。建立“农机交通警务室”,是公安、农机两部门整合管理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强化农机管理工作的创新。目前,淮安市农机交通警务室建设取得实效,淮阴、洪泽、金湖、淮安、盱眙、涟水等县(区)均已挂牌成立了“农机交通警务室”,并着力推进警务室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运行轨道。农机交通警务室的运行,使该市无牌无证、酒后驾驶、违法载人、超速超载等农机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据统计,今年以来,各地农机交通警务室实施道路安全检查合计357次,查处各类违法行为1503起,排查整治农机交通安全隐患711起,消除违反交通信号、交通标志等交通违法行为98起;安全宣传教育6500余人次,先后参加了“春运”期间农机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和农机年检“突击月”、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等行动,有效保证了农机安全生产。
三是积极与财政、太保公司沟通,农机政策性保险工作成效凸显。年初,市农机局、财政局和太保淮安公司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机政策性保险工作的通知》,确定有关事项。2月初,淮安市农机局与太平洋保险淮安中心支公司联合召开了全市农机政策性保险工作会议,推动农机政策保险工作有序开展,为激励各地加大农机政策性保险工作力度,太保公司与市农机安全协会又出台了《淮安市农机政策性保险推进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目标和奖励政策。农机手办理好政策性保险,只需缴纳保费的40%,保险公司即出具保单,保险在监理服务大厅设立政策性保险服务窗口,提供投保服务,在检审高峰期,保险公司派人上门服务,现场出单;同时,保险公司还开通绿色理赔通道,方便事故机手报案、理赔。上半年,全市已投保拖拉机交强险4447台,联合收割机三责险4771台,驾驶人意外伤害险8137人,累计应收保费 679万元,其中,市、县财政部门应补贴保费 407万元。
四是加强与移动部门和石化部门配合,“平安农机通”、“双优卡加油卡”推广使用有序开展。今年,经过全面磋商与协调,淮安市“平安农机通”推广凸显便民惠民政策,服务措施上,中移动淮安分公司派工作人员至监理服务厅现场为机手办理入户、充值、更换OTA卡服务;优惠政策上,对“平安农机通”用户开展充值送话费、充值送农机“双优”加油卡、充值送农机政策性保险、充值送农机年检费等一系列优惠活动,让农民机手在使用“平安农机通”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双优”加油卡推广凸显优质服务和优先保供,市农机部门积极主动与石化公司联系,由石化公司派专人至农机监理服务厅现场办理办卡、充值业务,中石化公司还不定期利用流动充值车到乡镇村组、到农机户家提供充值服务。为保障夏忙期间农业生产用油,应对用油高峰可能对“三夏”造成的影响,中石化淮安分公司在全市设立农机作业用油供应定点站69座、绿色通道63条、流动发卡充值队伍7支、配送油罐车3台,为农机手提供方便快捷、优先优惠的办卡充值和加油服务。中石化淮安分公司还与洪泽县三河镇祥发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了“企社共建”,积极主动送油到田头,提供便民服务,保证满足该合作社15000耕地的机收、机耕、机插等机械作业用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