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收割机作业需规范
作者:山西日报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1日
随着运城小麦机收结束,大批联合收割机开始赶赴我省临汾、长治、晋城、晋中等地跨区作业,然而,一些农户非法上路拦截过境机械、跨区作业信息服务不完善、农机手承诺服务兑现难等一些“软环境”问题依然存在,如不及时妥善处理,将对“龙口夺食”造成影响。
记者在临汾采访时了解到,农户上路拦车,意在出钱邀请农机手到自家农田收麦,本无可厚非,但农机手不愿意的原因也属人之常情,因为拦车农户要求收割的都是小块地、丘陵地,机收难度大,作业成本高,而农机手惜时如金,只有找到大块好收割的麦田才能保证收入;有些跨区服务队作业前没有深入考察,仅凭老乡电话、社会传言主观臆断,结果要么是收割机开去无法下地,要么是下地不适应收割,要么是机多过剩,形成无序竞争;此外,作业合同签订不完善现象普遍存在。双方当事人常碍于面子,没有就收割机数量、型号、作业地点、面积、价格、双方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加以说明,一旦发生如机手嫌作物秸秆稠密或倒伏不愿收割、农户嫌收割机作业中粮食损失严重等情况,极易引起纠纷。
通过对翼城县、襄汾县等麦收情况调查,记者建议,应鼓励和扶持农机推广站、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组建跨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统一搞好辖区农户麦田收割规划,做到大、小麦田都能应收尽收快收。要建立跨区作业信息服务网络,及时向农民、农机手和中介组织提供农作物种植面积、收获时间、计划引进收割机数量、参考价格、收获进度、服务电话等信息。供需双方应签订跨区作业合同,并报当地农机管理部门备案。跨区作业前,供机方应派员考察作业区地理环境、作物品种、种植面积、所需机型等情况,为机组科学调度提供依据。
本报见习记者 郝宇星
(本文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