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县自2006年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大埝乡连庄村建立了第一个农机科技示范园,在农机以及农业专家的精心指导下,示范园内的小麦、玉米都比传统方法种植的小麦、玉米增产15%左右,并且减少施肥及作业费用50元左右。在示范园的带动下,周边群众纷纷加入示范园,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县已建立15个农机科技示范园,今年全县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总面积比去年增加20%,超过了15万亩。近期,鄄城县农机局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抓好保护性推广工作。
一突出重点,建设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高标准保护性耕作示范区,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机械作业、统一作业品种、统一技术规范的原则,通过向农民宣传示范,展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效果和经济效益,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带动周边地区整村、整乡推进,加快保护性耕作的推广步伐。
二加强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具装备保障体系建设。根据各地自然条件、作物种类、耕作模式和生产方式等外界因素,研究确立切合本地实际的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模式,依此制定机具配备方案。在推广机械的选型、农艺路线的制定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使农机农艺的结合达到最佳程度。
三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工作,抓好保护性耕作实施主体的培育。加强对农机管理人员、科技推广工作者、农机手和农民的技术培训,广泛宣传保护性工作的综合效果和长远利益。通过举办培训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抓好机手、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培训,提高对保护性耕作的认知程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抓住“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季节,通过召开技术服务现场会和结合“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向广大农民宣传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意义和有关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鄄城县农机局 杜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