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市:创建星级农机合作社催生四大新变化

作者:万上飞 谭长鸣 于正利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2日

  青岛即墨市农机局积极开展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创建活动,依据成员数量、机械装备、基础设施、作业面积、服务能力等指标,细化了三星、四星、五星的分级创建标准,深化创建过程,严格验收核定,首批命名了35个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掀起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高潮,催生了四大新变化。

  一是发展速度加快,规模不断壮大。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由创建之初的89家发展到101家,合作社成员达到4545人,机械数量8275台套,小麦联合收获机496台。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成员和机具数量占全市的80%以上,其中6家社员从创建之初的10人左右发展到100多人,规模迅速膨胀。

  二是基础建设加强,管理趋于规范。参与创建的合作社争相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机库房面积,扩建维修车间,配套电脑、办公桌椅、档案柜等办公设施,面貌焕然一新。重点抓好财务、机务、作业、安全四项管理制度建设,一部分合作社聘请了专门会计,设立了成员账户,建立了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提升了规范化管理水平。

  三是扶持力度加大,带动作用增强。加大了对星级合作社的政策支持力度,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向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使其优先享受青岛市级累加购机补贴政策,今年已补贴合作社各种大型农机具40多台套,补贴资金160余万元。同时,将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实施农机安居工程、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保护性耕作、秸秆切碎还田等各类农机财政专项和科技推广项目的主体,涌现出浩硕、聚裕等一批建设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管理水平高的示范社。

  四是组织作业水平提高,主力军作用凸显。今年三夏期间,依托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了6个跨区作业队,组织1000多台小麦联合收割机赴安徽、河南等地开展机收作业,完成作业面积90多万亩。其中,浩硕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18台机械外出作业,完成作业面积1万多亩,实现作业收入50多万元,纯收入达31.3万元。发挥合作社机具数量多、市场信息灵、维修保障好、组织能力强的优势,大力推行“小麦机收、秸秆还田、玉米免耕贴茬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承担了全市三夏一半以上的农机组织调配和大田作业量,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