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农机示范园建设又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手段,是农机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与着力点。如何抓住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这两大契机,加强农机示范园建设,推动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是摆在单县农机化发展面前的一个迫切而重大的课题。
一、2012年上半年单县农机示范园建设基本情况。
2012年,单县持续加大对农机示范园的扶持力度,示范园建设规模有了长足的发展。上半年,单县共建成县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园3个,面积达到2350亩,其中莱河镇徐楼1250亩、郭村镇葛庙500亩、曹庄乡时庙600亩;建成县级经济作物示范园3个,示范园面积达到395亩,其中曹庄乡谢寨花生示范园110亩、莱河镇张海村山药示范园85亩、黄岗镇烟庄土豆示范园200亩;建成乡镇保护性耕作示范园15个,面积达到6820亩,其中高老家乡孙老家600亩、朱集镇张寨村700亩、谢集镇刘江楼村600亩、黄岗镇西街800亩、浮岗镇西王堂550亩、东城张王庄300亩、龙王庙镇黄二楼500亩、蔡堂镇辛杨庙560亩、杨楼镇丛福集540亩、终兴镇白楼670 亩、时楼镇家庙后800亩、张集镇大齐楼600 亩、徐寨镇李古洞650亩、李新庄镇孙庄450亩、高韦庄镇苗土楼500亩。
从目前单县农机示范园的发展情况来看,主要分两类。一是保护性耕作示范园,这类示范园以规模化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如郭村葛庙保护性耕作示范园。二是经济作物示范园,如莱河镇张海村山药示范园。
二、单县发展农机示范园的有利条件。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是农机示范园建设的政策保障。单县地势平坦,农作物耕作面积大,农村土地分散到一家一户经营,曾经对解放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农民依靠有限的土地资源解决温饱问题已成为历史。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减少了对农业生产的必要的劳动力和资金的支持、从而造成了有效农产品供给不足等社会问题,威胁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在这种背景下,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就应运而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使集中连片的几百亩土地集中到几个农户,为建立农机示范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二)农机购置补贴为农机示范园建设提供了装备保障。近年来,中央从拉动内需,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出发,农机补贴资金越来越多,补贴范围越来越广,特别是对大中型先进机具的补贴力度持续加大,对建设农机示范园、引进先进装备、推进现代农业极为有利。2012年,单县第一批910万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基本落实完毕,受益农户近900户,为示范园建设提供了充沛的机械支持。
(三)大批有理想、有资金、懂技术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农机示范园建设提供了人才与资金保障。建设农机示范园是人、财、物和科技相结合的系统工程,人才是创办示范园的决定性因素,返乡农民工中,不泛有理想、有抱负、有资金有技术、懂管理、敢于成就一翻伟业的人,这些人本来就是农民出身,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敢为人先,具有战略眼光,能够充分抓住机遇,创建农机示范园依靠的就是这些人中的佼佼者。单县作为劳动力输出大县,更多的农民走出了乡村,了解了当今的经济形式,为农机示范园的建设提供了一定得技术和思想支撑。
三、单县对农机示范园建设的扶持措施。
(一)优化发展环境,保障农机示范园建设健康有序。农机示范园建设的前提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只有通过土地流转才能形成规模化、集约化。近年来,单县采取积极措施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示范园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发展的过程,牵涉到成百上千的农户的利益,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单县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示范园建设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农机化示范基地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2012年初,单县出台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更是对农机示范园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二)加强技术服务与指导,及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单县及时帮助示范园搞好农作物品种的规划布局,帮助搞好农机具的选型配套、操作应用技术培训、农机维修保养技术培训,更是多次将培训送到农民田间地头,确保各个环节顺利生产,节本增效。
(三)积极争取示范园建设的投入。单县将现有的农机化扶持政策和各渠道的项目、资金、技术等资源进行整合,向示范园进行倾斜,集中力量加强示范园建设,积极争取计划、财政、扶贫等部门的支持,争取银信部门尽快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定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示范园建设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投入示范园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基地建设者对农机化的投入主体作用,鼓励广大农民和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参与示范园建设。
(四)加强管理,突出效益。农机示范园建设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单县进一步加强对示范园的管理,把示范园建设与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优化装备结构、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结合起来,与创建平安农机和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结合起来,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突出示范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四、农机示范园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设农机示范园就是充分运用政策、技术手段,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农机化资源,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化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实现农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目的。
(一)发展农机示范园有利于合理配置农机资源,优化装备结构。通过土地流转,建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农机示范园,农民以政策、科技、市场为导向,根据生产规模将机具、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满足了不同作物品种、不同作业环节的农机化需求。同时,农民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会千方百计购置使用率高、能耗低、经济效益好的大中型先进机具,从而促进了机具的升级换代和避免了低效率、高能耗的小型机具的重复购置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合理地配置了农机资源,优化了装备结构。
(二)发展农机示范园有利于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逐步转变。传统农业注重劳动者手工作业,劳动强度大,作业成本高,抗灾能力差,生产效率低,增长方式粗放,农民增收难度大。建设农机示范园,可以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并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环节机械化、生产管理规范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与生产成本,同时农业抗救灾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可见,农机示范园建设可以以点带面,逐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三)发展农机示范园有利于创新农业发展理念,探索农机化发展道路。建设农机示范园,实现人、财、物和先进科技的最佳组合,在示范园内推进各类先进农机化技术的集成配套应用,促进农机化与生物技术现代化的有机组合,探索实现农业标准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的新途径,对示范园和辐射区广大农户的农业发展思路具有典型的引导与启迪作用。
(四)发展农机示范园有利于解决田地抛荒,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等社会现实问题。分散的手工劳动,导致劳动强度大,产出率不高,效率低下。于是大批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造成田地抛荒,影响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建立农机示范园,推行规模化作业、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布局,被抛荒的田地就会被及时利用起来,同时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使用优良品种、提高土地利用率与产出率,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与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极为有利。
农机示范园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是农机事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设好农机示范园也是农机部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与着力点,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不断探索农机示范园建设的新思路、新机制与新举措,并不断总结经验,推广普及。菏泽市菏协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