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市:深松是应对干旱洪涝灾害的杀手锏

作者:招远市农机局 王宪民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4日

    金都招远喜从天降。滂沱大雨近日开始持续“发飙”,久违的雨水滋润了干涸的土地,枯萎的庄稼“再获新生”,金都大地一片亮绿,旱魔“警报”解除。

    为查看土地墒情、了解庄稼长势,7月10日,笔者跟随招远市农机流动服务队一同下乡,深入田间地头一探究竟。在阜山镇栾家河村,恰巧碰见了村民栾绍强正在查看自家的玉米地。只见栾绍强家的玉米地没有一点积水,玉米苗光鲜亮丽,精神抖擞,长势良好。栾绍强喜滋滋地告诉我们:“今年俺前脚把小麦收割完,后脚就紧跟着种上玉米了,不用再像过去那样靠天吃饭,要不等天下雨,要不等抽水泼地后再种玉米,中间要耽误好几天的时间,这完全得益于深松作业。去年秋天俺对土地进行了深松,彻底打破了地下十几公分处坚硬的犁底层,土壤上下通透,能蓄住水分,实现了‘秋雨春用,春旱秋防’;作物根系扎得深,能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这一点在今年小麦收获后已得到验证。”谈起深松作业,栾绍强有板有眼,“你们看,旁边俺邻居家的那块地,地表有积水,原因就是没有深松,土地太紧实,坚硬的犁底层使土壤上下不通透,雨天积水下不去,干旱时作物根系又扎不下去,土地极易形成洪涝灾害。种地不相信科学,真的不行!”

    近几年,招远市农机部门大力推广应用深松、保护性耕作等农机化新技术,积极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驱动下,招远市大型拖拉机保有量逐年增加,为深松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支撑。“大型机械深松可以达到35公分左右,每隔3—4年深松一次,不但不会改变土壤结构,而且能彻底打破犁底层,使土壤疏松,从而增加土壤的空气含量,是抗旱保墒和抵御洪涝灾害的‘必杀技’。在种子、施肥、喷药等管理方式同等情况下,深松过的土地比没有深松的土地增产在10%左右,深松的经济效果非常明显。”同行的招远市农机推广站的工作人员解析道。(招远市农机局  王宪民)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