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枣庄市农机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强化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小麦联合收获秸秆切碎还田技术、玉米机械化直播技术和马铃薯、花生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现已取得突出成绩。全市小麦机收面积234.5万亩,机收率99.2%;秸秆粉碎还田面积232.2万亩,还田率98.2%;小麦秸秆捡拾打捆机保有量已达90余台。
一是抓重点,围绕三夏生产开展农机化新技术推广。麦收期间,组织全市200余名农机推广技术人员,成立70个服务队巡回在生产一线,大力普及小麦低留茬收获和秸秆还田技术,并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小麦秸秆捡拾打捆机,提高了秸秆综合利用率,促进了农民增收。玉米抢播期间,研究下发了《关于做好抗旱及玉米标准化机械直播工作的紧急通知》,积极开展造墒抢种工作。同时,大力推广玉米机械化直播技术,强化农机农艺结合,统一玉米播种行距、株距,为三秋玉米机收奠定基础。
二是抓创新,围绕机艺结合课题大力普及保护性耕作技术。强化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规范化建设,逐步实现整村、整乡推进;加强与农业、科技等部门的协作,开展了保护性耕作技术观摩研讨、测产活动,健全完善以规范机具配置、作业要求、播种标准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机与农艺结合机制,推动了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全市保护性耕作小麦种植面积67.42万亩,平均亩产537.81千克,比传统耕作地块平均亩增产26.04公斤,增长幅度5.1%,实现粮食增产1.76余万吨。
三是抓难点,围绕主要生产环节推广经济作物机械化。为加快花生生产机械化发展步伐,制定了《枣庄市花生生产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召开现场会,广泛宣传推广马铃薯、花生等经济作物播种机械化技术,对加快全市发展马铃薯、花生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花生播种机保有量已达150余台,花生机播面积3万余亩。马铃薯播种机保有量185台,播种面积10.75万亩,机播率13.8%;收获机保有量1277台,机收率42.8%。
四是抓调研,围绕基础工作做好各项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全面发展。为落实好今年的推广工作任务,全市各级农机推广部门积极做好各项农机技术推广基础数据的调研工作,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推进了全市农机化技术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