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云涛
“要想庄稼长得好,有机肥料是个宝。氮磷钾素不可缺,微量元素不可少。”行走在芜湖县的田间地头,耳畔时不时会传来这样一句生动活泼的顺口溜,其深入人心之处,可见一斑。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出自该县农业“名人”——芜湖县高效农业研究会会长杨良金之手。
顺口溜、示意图、测土配方速查表,是杨良金的三件法宝,他给农民上课时,这三件法宝穿插运用,信手拈来,让他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农艺推广,让农民听得懂,易接受才是第一要务,他举例说,100个ppm,就是一两药兑一百斤水打一亩田,农户们纷纷点头。水稻如何节水?他说:“浅水落,深水活,干干湿湿把蘖促;苗数到,把田烤,无效分蘖不可要;看见稻,水放掉,保持湿润收好稻;常常断水病虫少,保持湿润防衰老。”简简单单几句话,农民如获至宝。
杨良金的研究所去年承担了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优质油菜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开发项目,由于多年来手工收割油菜损耗率低的观念根深蒂固,推广工作很难开展。杨良金对示范区的农户赠送种子,免费机耕,义务培训,还搭上宣传资料,这才让推广工作有了起色。今年5月,芜湖县东坝村举行12万亩优质油菜项目机械化收割现场观摩会,吸引了全市众多农业专家和种粮大户前来取经。机收过后,示范区的农户蹲在田里反复查验,最后笑眯眯地仰起脸,“籽没糟,中!”于是本来乏人问津的油菜收割机一下成了香饽饽,研究会的收割机操作员在家家农户连轴转,个个忙得头不点地。“农民们很务实,凡事一定要亲眼看见,只要眼见为实,他们的积极性马上就高起来。”杨良金告诉记者,今年12万亩优质油菜项目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近400斤,按两块五一斤算,刨去少量农药成本和人工费,一亩地1000元产值都是纯收入,农户们个个喜上眉梢。
记者7月12日在芜湖县采访时,恰逢芜湖县高效农业研究会举行“油菜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开发”的推广普及表彰会。接受表彰的会员站起身来,清一色的黝黑皮肤,他们都是农机推广的主力军。六郎镇周西村村民洪至富早在08年就参加了芜湖县高效农业研究会,在听杨良金讲过一次课后,他认定农业机械化是大势所趋,便笃定地加入到研究会中。研究会不收会费,会员也没有工资,很多人跟着杨良金后面干,全凭对老杨的信任,和对农机推广的一腔热情。一份份小小的奖状,浸满的是他们沉甸甸的汗水。
农机和农艺无法实现融合,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机械化。杨良金和他的研究会用最“傻瓜”的方法宣传农艺,用最实在的效果推广农机,他把理论化为实践,让农民一听就懂,一听就会,一用就增加效益。多年来,他和研究会长期走村串户,到田间地头指导,提高了农业效益,在安徽、江西、四川、湖南等地,研究会累计举办了3297场次技术培训班,最多的一场达到了1000多人,培训农民97.4万人次,累计无偿赠送技术材料231.3万份。杨良金说,从事科普工作是一项公益性的社会事业,一天两天不见效,一年两年无业绩,干的事多,吃的苦多,理解的人少,多年坚持,如今已成一份习以为常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