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营销力度时风上半年实现逆势增长

作者:《中国工业报》 作者: 本报记者 解巍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07月24日

    有人断言,2012年是近年来国内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这个判断并不为过。

  据相关部门报告显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1~5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8.7%,低于全年增长10%的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0.1%,较前4个月继续回落。

  装备制造产业在今年不算漂亮的表现最能反映出这种经济下行的压力。

  但是再坏的市场也从不缺乏创造奇迹的优秀企业,不管经济形势如何,他们都凭借过硬的产品实力、灵活的营销服务战略,保持着一贯的水准,时风集团就是这些企业的一分子。

  据中国工业报记者从时风集团得到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1~6月,时风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4.5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利税6.1亿元,同比增长15.8%;整车生产突破70万辆,同比增长4.2%,可以说,时风集团这次没有顺应下滑的“潮流”。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时风集团总经理刘成强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时风集团之所以能在“哀鸿遍野”的市场中保持着一贯的上升态势,除了质量过硬、不断创新的时风产品之外,还要归功于其以“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为目标的营销战略。

  以营销促发展逆势而起

  前不久,时风集团2012年度市场营销再动员会议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刘成强突出强调了营销对于时风集团2012年上半年发挥到的巨大作用,93名营销人员因在上半年营销工作中业绩突出而受到嘉奖。

  他说,在经济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时风营销人员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影响,并结合区域市场特点扎实工作,实现了时风产品销量正增长。

  据记者了解,2012年上半年,时风集团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做了大量工作。

  就最近的情况来看,进入5月份以来,时风集团营销网络人员利用时风产业平台,发挥集团集聚力量,围绕营销工作有计划的策划了三次营销活动。5月18日,时风集团召开院士工作站揭牌暨时风新型D101电动汽车批量生产高峰论坛;5月29日,召开时风新风驰轻卡汽车批量生产暨产供销厂商联谊新闻发布会;6月18日,召开时风发动机营销创新暨产供销厂商联谊新闻发布会。

  据记者观察与了解,如此密集的营销活动在时风发展史上尚属首次,这是时风集团开展市场营销创新的重要举措;三次会议共邀请了约3000多家经销商、供配商,通过厂区参观、会议交流等方式,帮助合作单位深入了解了时风发展优势、时风发展理念,感受了时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坚定了与时风加强合作的信心。

  除此之外,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开展营销活动也是上半年时风集团营销战略的重点内容,比如“院士代言人”。

  今年5月1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亚太电动车协会执行主席周鹤良3位院士出席了高峰论坛,专门针对时风电动车发表演讲,支持低速纯电动汽车发展。

  其中,郭孔辉对刘成强说:“新能源汽车要发展,就是要坚持市场引导,低端切入,以小促大、多层次发展。低端小型电动车是产业化的主力军”。

  何祚庥则提出:“电动汽车发展就要以市场为导向,时风电动汽车是市场的导向行为,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靠得住”。周鹤良也表态说:发展低速、中速、轻量化、个性化、小型化、廉价化,而且独特的自主创新技术的微型电动汽车将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实现电动汽车产业化、规模化的必然的、最佳的选择。

  加上之前的陈清泉、杨裕生,已有多位院士明确支持时风电动车产业发展,这种强大的“院士优势”已成为时风集团在电动汽车领域开展大规模营销工作的最优势资源。

  所以,刘成强不只一次在公开场合说,“如果要问谁是时风电动车的代言人?我们要毫不犹豫地说:‘院士是时风电动车的代言人’。”

  灵活地将营销业绩和营销人员的福利待遇挂钩也是上半年时风集团营销战线取得巨大成绩的原因。

  时风集团坚持在营销领域贯彻“一人双机”理念,通过创新市场营销、增加产品销量、提高市场占有率来获取更大回报,实现营销人员收入大幅增加。1~5月,有17名营销人员收入超过4万元,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大幅提高。

  抓住机遇实现全年目标

  在上半年的企业考察中,刘成强发现,钢铁、化工等资源性行业因开工不足财务费用大幅上升,利润大幅缩水,经营规模有所缩减,这就意味着,时风产品的上游原材料市场走势难以预料,企业经营风险在不断加剧。

  “当危机已经成为经营的条件,已经成为一种经营环境时,危机就不能成为失败的借口。”面对严峻形势,刘成强这么强调。他认为,在不利环境下,倒下去的都是不健康的企业,这种现实本身对健康的企业就是一种机遇,抓住机遇,就能实现企业的自我超越。

  对于时风集团来讲,最缺的就是市场,只要充分发挥企业优势激活市场,就能在不利环境下找到突破点。

  在刘成强眼中,时风所面临的机遇大多来自于企业自身实力的提高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升级。

  最重要的机遇来自于产品,来自于新产业、新产品的不断成熟。近年来,时风集团围绕四大百亿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进入相关产业,尤其是电动汽车、经济型玉米收获机产品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完善,已经具备了争创中国第一品牌的基础实力。

  谈到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刘成强认为,总体形势越来越有利。一方面是政策支持。前不久国务院讨论通过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指出了我国将以纯电动汽车为主要技术发展路径,并且将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进程;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提出将对全国的低速电动车进行摸底检测,为出台标准做准备,时风集团已做好产品准备。

  另一方面是产品升级。“放眼中国乃至世界,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像时风这样在电动汽车发展上的投入和专注。”刘成强对于产品升级充满自信,但是这种自信来自于实力。

  据记者了解,时风集团已经投巨资建设了电动汽车产业园第一工厂、第二工厂,建立了专业的检测线、试验场、总装车间,引进了10台美国ABB公司焊接机器人系统建成车身焊接线和中国一重设备建设2000T和1600T两条冲压自动线。

  投资1亿元研发的时风新型D101电动车,最高时速可达到80公里,是低速纯电动汽车产品的重大升级,从根本上提升了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水平,为时风电动汽车产业化提供了产品支撑。

  以此为主的一系列装备升级项目正在实施,将继续引进有利于提高时风产品竞争力、提高质量保证能力的先进工艺装备,为营销人员开展营销工作创造更加丰富的内涵。

  另一个不能忽视的机遇就是整个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脱胎换骨。据记者了解,2012年是时风集团“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年”,随着对各管理流程的不断优化,部门、车间工作更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服务市场、服务营销的意识更加强烈。

  面对机遇,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利用好,将机遇带来的好处发挥到最大程度。

  刘成强说,提升营销业绩,关键是应用科学管理方法提升营销管理能力,将工作集中于“提高对传统产品市场的掌控能力,提高对新兴产品市场的拓展能力,提高经营市场的能力,提高对营销团队的管理能力”。

  刘成强坦言,下半年的市场很难,但机遇也广泛存在,只要抓住机遇,就一定能够决胜市场。

  现在,时风集团已经把眼睛紧紧地盯在了7月份,刘成强说,7月份将是今年最难的一个月,但也是很关键的一个月。通过积极地围绕时风产业做文章,就有可能获得较好进展,甚至会创造奇迹;市场不是等来的,只有主动去创造,市场才会为我所有。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