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邑县:关于规范农机化投入机制的分析

作者:王建锋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07月24日

    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进一步发展以及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临邑县农机化事业的发展逐步与市场接轨,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当前,农机总动力达到185万千瓦,耕、播、收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9.2%,其中,小麦耕、播、收机械化水平均达到99%以上,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收水平达到82%,实现突破性进展,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但是,由于农机化投入资金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机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农机化事业投入情况现状

    (一)农机化事业发展资金需求情况
    1、农机购置资金需求状况。近几年,特别是2004年以来,由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农民购买先进、大型农业机械的热情持续高涨,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高。但于,现在的大型联合收获机或成套机械(拖拉机及耕、种、收机械)机具一般需要10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3—14万元,这就凸现出农民购买力相对不足的问题,许多农民由于无法筹集到充足的资金,只能放弃购买大型农机的想法。

    2、发展农机合作经济组织资金需求状况。近年来,由于市场对劳动力需求旺盛,务工收入高,许多农民纷纷外出打工,形成一定程度的土地闲置,促进了耕地的规模流转经营,临邑县顺应形势发展的需求,积极引导建立各种形式的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开展规模作业,服务农业生产。目前,已建立农机合作社45个,入社社员1326人,拥有各种大型机械1925台,总资产达到5600多万元。但是,由于地块分散、机具价格上涨、油料价格上涨、而作业价格难以提高等原因,导致有的农机合作社资金积累困难,无力添置设备扩大规模,也无力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来提升服务水平;甚至有的合作社由于经营不善,挣钱少,导致部分退出,规模有所减小。

    (二)农机化发展资金供给情况及方式

    当前,临邑县农机化事业投融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农机户自筹资金,这是农机化投融资主要来源。

    二是上级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自2004年以来,中央、省财政共安排该县专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331.77万元,全部补贴给农民及从事农机作业的农民服务组织。

    三是向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贷款。由于利率高、难度大、手续繁杂、期限短等原因,同时也受大型农机价格高、回收成本时间长等因素影响,选择贷款买农机的只是很少数农民。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财政支农资金数量少、方向单一。尽管近几年该县获得上级安排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到4331.77万元,为农机化事业发展注入了较大的活力,但是相对于农业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的需求来说,缺口还是很大的。而在推进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方面,我县近几年有4家农机合作社累计获得省级扶持资金30万元,但相对不蓬勃发展的农机合作社来说,资金扶持严重不足。

    (二)贷款难度大、利率高、期限短。目前,该县农机用户贷款主要以农村信用社为主。据许多农民反映,办理贷款难度很大,经信用社严格审核后才能办出来,并且手续繁杂。贷款利率也较高,短期贷款年利率都在10%左右,农机户的利息负担过重。同时,贷款期限一般都在一年以内,而农民购置大型农机一般在10万元以上,一般情况下,需要3—5年以上才能收回成本,贷款期限与农民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三)农机户经营资金外流现象严重。很多农机户经营农机挣钱后,由于要盖新房、买家电及操办婚丧嫁娶等事宜,致使农机经营资金大量外流,难以积累资金更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农机合作社通过开展农机经营获得收益后,很多社员不是群策群力的积累集体资金,而是各行其是,把资金过多地用到家庭事务方面;同时,由于管理困难,收取会费的难度较大,合作社难以积累资金、扩大经营规模,严重影响了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进程。

    三、几点建议

    (一)增大政府财政扶持资金。一是尽最大努力争取更多的中央、省、市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争取种类更多、数额更大的农机化发展资金,对农机购置、农机合作建设、保护性耕作机械、经济作物机械化示范基地都要进行补贴,使农民不仅买得起农业机械,还要用得起、用得好。

    (二)建立更为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一是政府与各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合作,推出针对农机户的专项贷款,出台低息及贴息贷款政策、延长贷款期限。二是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并加强管理,使农机户和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更加方便、快捷的筹集到资金,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三)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建立多元化的农机化投资机制。可以制定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和社会投资者投资农机经营。应逐步建立以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国家财政性投资为引导,信贷、社会资金等各类资金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的农机化投资格局。(王建锋)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