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从统计局获悉,在播种面积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今年莱州夏粮生产在连续九年丰收的基础上,夺得建国以来首个“十连丰”。土地深松、免耕播种、小麦机收以及秸秆还田等一系列实用技术的应用,对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农机化在降低劳动强度方面功不可没。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缓解了青壮年农业劳动力短缺的矛盾,为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发挥了基础作用。现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日益明显,难以承担重体力劳动,农民在观念上也更加期待有体面的劳动和有尊严的生活,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影响农民种粮意愿的重要因素。目前,粮食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农民种粮不再是苦力活,提高了种粮意愿,减少了土地撂荒,促进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二是农机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近年来,以农机为载体,精量播种、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化肥深施、高效植保、秸秆还田、播后镇压、节水灌溉等先进适用技术在莱州得到大面积应用,显著提高了水、种、肥、药的利用率,改善了耕地的质量,挖掘了粮食增产潜力。深松整地可以使小麦、玉米亩均分别增产100斤、200斤。农机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为粮食高产创建技术集成应用发挥了载体作用。
三是农机生产为促进粮食丰产丰收提供重要保障。众所周知,农业机械加快了农作物抢收抢种的作业进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重要农时的粮食生产中发挥了主力作用。莱州1700多台收割机承担了全市70万亩冬小麦的抢收任务,小麦机收、玉米机播同步展开,使两作接茬的收、种环节环环相扣,缩短了三夏作业时间,延长了玉米的生长期,将“三夏”变为“两夏”,夏收工作不到一周就能全部完成,玉米成长期延长10天右左,为粮食生产赢得了更多的宝贵农时。(莱州市农机局 王帮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