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县:塘头村耕牛下岗“铁牛”顶上

作者:《来宾日报》记者 韦健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07月27日

    “我们塘头村500多户人家,现在没有几家养耕牛了。我所在的永隆屯,170多户,全屯只有三四头牛。”日前,象州县妙皇乡塘头村党总支书记邓永征告诉记者。 

    塘头村的几个自然屯,主业都是种植稻谷和甘蔗,没有牛怎么犁田耙地呢?记者上周末到该村采访时发现,原来那里已实现了机械化耕作。本来在农村颇受欢迎的耕牛大都被主人卖掉。难怪,村里的牛越来越少。 

    其实,塘头村和其他地方一样,原来家家户户都养有牛。耕牛就是生产发展的希望所在。每天早上放牛或晚上牛归栏时,一群群牛雄赳赳气昂昂,蔚为壮观。 

    后来,村里一些接受新生事物较快的人买回了小型手扶拖拉机。 

    小型手扶拖拉机犁田快,人又不累,其他村民纷纷效仿,让耕牛“下岗”,开起了“铁牛”。 

    在塘头村,村民家里的农业机械由此不断增多。除了用小型的手扶拖拉机犁田耙地外,有的村民还用上了脱粒机。 

    发现村民对机械感兴趣,一些人的脑瓜开始转起来,购买大型农业机械。如果太贵,就几个人合伙购买。拥有大型农业机械的人,在忙完自家的农活之余,还利用这些机械帮助本村或其他村的村民干农活,当然,会收取适当的费用。 

    塘头村的黎光全,2007年花7000元买了一台培土机。一年后,又利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与他人合伙购买了一台大型拖拉机。这台大型拖拉机不仅能满足黎光全侍弄自家的87亩甘蔗,还帮了许多村民的忙。因为,在甘蔗生产中,深耕的好处,已为人所共识。当他们上门推介服务时,很多人都接受。 

    每户农民的土地也不大,有的一亩,有的两亩,少部分是大块的。收费不贵,犁是50元一亩,耙是90元一亩,开行是20元一亩。如果是大片的,价格还可以再商量。第一年,他们就利用这台大型拖拉机耕作了2200亩土地,涉及本村和邻村近300农户。 

    第二年,许多农户自己找上门来请。仅两年时间,他们就把成本收了回来。 

    此后,塘头村的农业机械仍在不断增多。到现在,这个500多户的行政村,拥有的农业机械就达500多台。而且从拖拉机到插秧机、培土机、收割机、甘蔗装载机,应有尽有。其中,仅村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黎光佩就有多台拖拉机、一台插秧机、一台收割机和一台甘蔗装载机。 

    虽然一些大型的机械,不是每家都有,但因为收费不贵,如收割机,一亩收费不超过100元。因此,村民请得起,也喜欢。由此,这些农业机械,让塘头村的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曲背弓耕”的历史。 

    “下岗”了的耕牛,大多被卖出去。余下为数不多的几头,也已面临“下岗”。 

    塘头村的农业机械仍将增多。 

    今年4月,市农机局干部覃洲雷下挂妙皇乡党委副书记、塘头村党总支部第一书记后,不仅联系象州县农机安全监理站在塘头村成立了驻村服务队,加强农机安全管理,还计划协助该村引进新的农业机械进行实验。 

    看来,在塘头村,不仅牛会“下岗”。以后,农民也可能会“下岗”。 

    当然,这“下岗”是好事。

新闻来源地址:

手机看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