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焉耆县五号渠乡农机手马全禄正高兴地驾驶着拖拉机和免耕播种机,在五号渠乡阿伦渠村的金黄色麦茬田里采用免耕播种技术播种玉米,这是焉耆县农机局2007年示范推广玉米免耕播种以来,再一次向广大农牧民群众积极推广玉米免耕技术。
玉米灭茬免耕播种技术属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范畴,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一项内容,它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代替传统旱地农业耕作习惯的现代农耕技术,可达到涵养耕地,实现农田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一项农业耕作新技术。
一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免耕播种可省去耕整地作业工序,节省了作业时间,减少了生产成本。同时,因比常规播种提前2-3天,可达到抢农时,使作物增产的目的。
二是保水保墒。免耕作业可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充分接纳天然降水,提高降水的利用率。据测定,可减少地表径流量50%-60%,使土壤蓄水能力增加20%左右,地表蒸发减少10%左右,水资源利用率提高12%-16%,因地表有秸秆覆盖,土壤的水、肥、气、热供给,旱时土壤不易裂缝,雨后不易积水。
三是提高土壤肥力。小麦秸秆还田后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可避免因长期施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
四是提高抗旱能力。免耕玉米表层根量多,主根发达,加之原有土体结构未受到破坏,玉米根系与土壤固结能力强,增加了抗倒伏能力。
据统计,焉耆县今年已复播玉米10000亩左右,其中免耕播种玉米120亩。(焉耆县农机局 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