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县:农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状况与需求分析

作者:平原县农机局 肖家强 张玉强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3日

    内容摘要  农机技能人才是解放农业劳动力的重要力量,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实际,正确实施农机技能人才发展策略,研究解决当前存在矛盾和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关键词  农机技能人才  现状  需求分析
 
    一、农机技能人才发展现状
 
    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全体农机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农机技能人才培养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推进农业生产发展和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仅山东省平原县为例,自1999年2月,为了适应农机化迅猛发展的新形势,成立了农机职业技能签定站,配备了8名工作人员,以全面提升农机技能人才整体素质,规范全体农机技能人员的业务技术素质为目标,通过农机管理,全面推进农机技能人才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在全县推行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通过科学试点、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等步骤和强化县一级、壮大乡一级、重点抓好村一级的方法,使农机技能人才工作在全县得到了稳定发展,截止2011年底,全县农机技能人员已发展到47638人,占全县42万农业人员的11.34%,这部分人员承担了全县80%以上的农业生产农机作业项目,是推进全县20万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力量。经严格的培训考试,为13878人核发了农机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在全县设立了农机经营网点45处;农机维修网点125处;农机油料供应网点8处,从业5210人。在全县农机技能人才中,主要工种为修理工、电气焊工、车、钳工等,大部分分布在国道105、省道101两旁及县城、乡镇驻地和重点大村等人员密集地,在职业资格证书核发数量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车和三轮运输车驾驶操作实用性技能人员比数较大,维修工中大部分属无证服务或没经签定经营,虽然在农机技能人员发展中职业技能签定工作有一定困难,但成绩非常明显,随着现代化农业的不断发展,农机技能人员还具有强大的发展势头,逐步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农机技能人才发展策略
 
    一需要建立“联锁式”服务策略。针对部分农机技能人员文化技术素质差的实际,充分发挥农机技术推广、农机化学校等农机管理服务部门技术素质高的优势,成为农机技术“联锁总店”。发挥技术优势的辐射带动功能或以联锁代培训、相互引导学习方式,落实技术质量、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等管理措施,逐步提升农机技能人才的经营服务层次和水平,重点解决那些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有的收入多、有的收入少,推进农机技能人才健康和谐发展。
 
    二需要建立多方联合合作服务策略。平原县农机技能人才发展参差不齐,有的仅凭经验、感觉或凭技术积累开展服务,就像医生凭经验为病人诊断病性,有时造成不必要的误诊或经济损失;有的达到了数控机床制作,电脑设备校泵等高层次检测维修设备,经营结果、经济效益、服务效果,截然不同,应充分发挥农机管理部门的协调服务功能,一是各农机技能人员需要农机技能鉴定部门的支持与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管理工作和掌握政策的影响力来发展壮大自己;二是各农机技能人员需与农机化学校合作,充分利用他们办学条件和丰富的教师技术资源,不断提高农机技能技术水准;三是各农机技能人员需与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站合作,充分发挥他们在生产一线的条件和优势,有力于承揽服务项目;四是各农机技能人员需与农机科技推广部门合作,及时撑握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发展趋势,以自己的技术签定等级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
 
    三要建立农机信息化沟通网络策略。农机化信息沟通日新月异,带动了农机化向高层次发展,对此,农机技能人才发展应顺应趋势和潮流,充分利用农机发展信息化的强大优势,来沟通信息、互通有无,提高技术和整体素质,推进农机技能人才向高素质、高技术、高科技方向迈进。
 
    三、农机技能人才需求分析
 
    从科技兴农的角度分析。过去农业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温饱”问题,今后,要求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实现农业现代化,不仅要保持农业产值和产量的稳定增长,更需要在村经济整体素质上的提高,这其中包括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产条件,用现代化的手段改造传统产业等等,实践证明,农业机械既有替代效益,抗灾作用,又有显著的增产作用,随着农机化的大发展,各类型的农机服务形式应运而生,如农机生产中的新型农机具操作,新旧农机具更替中的技术评估,农机技能鉴定,农机维修,农机作业中的投入评估产业等农机新型产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步显露出来。所以,今后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当前就必须引导扶持、支持农机新型产业技能人才的发展。加大对农机新型产业的资金投入,落实农机新型产业技能人才的福利待遇,通过政策引导,让农机新型技能人才完成农业生产任务后得到的回报要比打工合算,稳定农机技术人才队伍,力求做到利用更少的农机技能人才人力技术资源,完成更大的农业生产任务,不断推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因此,推进农机新型产业开发的农机技能人才发展,是增强农业后劲、发展农村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之举。
 
    从农机化的发展方向分析。大力发展实体性农机服务组织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农业机械,搞好机械的更新配套,优化机型结构,大力发展农机技能人力资源开发,增强农机社会化服务功能,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应该是农机化的发展方向。平原县农业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着农机化的不断发展,全县农业单位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当前农民并不满足现有水平,要求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减轻劳动强度,实行科学种田,提高土地产出率,随着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科学种田的先进性与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的局限性的矛盾;购买先进生产工具投资大与独户势单力薄难以购买和小而全重复购置造成极大浪费的矛盾;农机技能人才资源多与无力购进先进设备难以发挥有效功能的矛盾,逐步显露出来,有时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在发挥农机技能人才作用的基础上实行双层经营,双层经营的主体应该是农机技能人才,如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实行联合经营等。通过政策倾斜,有效扶持不断状大农机技能人才的服务功能,以最小的人力资源完成最大的农机服务项目,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从农村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分析。农村经济建设的各类人才中农机技能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他们的服务贯穿了上下,沟通了城乡,联结着千家万户,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各个领域,他们的辛勤劳动已成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离不开少不了的服务内容,对此,加强对农机技能人才的管理、开发与领导,增加对农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壮大农机技能人才的服务功能,不仅在当前,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新闻来源地址:

热门农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