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县:关于拖拉机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

作者:德州农机化信息网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3日

    拖拉机管理是现阶段农机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加大,拖拉机安全管理情况更复杂,监理工作更加困难,做好这项工作既是对农机管理部门的考验,也是农机管理部门强化管理职能、提高部门地位的标志。近年来武城县拖拉机拥有量以及驾驶操作人员呈增长趋势,全面了解我县拖拉机使用基本情况,分析研究拖拉机使用过程存在的问题,对于更好地发挥拖拉机的作用,提高农业生产力,推动我县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拖拉机使用基本现状
 
    目前全县拥有拖拉机14396台,其中大型拖拉机723台,占5%;中型拖拉机1412台,占10%;小型拖拉机12261台,占85%。。其中5年以内的2798台,以大中型拖拉机为主占18.7%;5至10年的4575台,占32.6%;10年以上的7023台,占48.7%。拖拉机绝大部分成为纯农田使用,闲置时间较长,少部分为兼用型,纯运输,其中纯农田作业型10553台,占74%;兼用型2947台,占20%;纯运输型896台,占6%。从以上数字看拖拉机从农村的主要运输工具,已基本回归农田作业,功能弱化,一部分小型拖拉机长年闲置在家,成为农家财产的一种象征,将逐渐被市场淘汰。
 
    二、拖拉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拖拉机作业市场萎缩,闲置率高,监理工作难度大。随着三轮汽车、四轮汽车的快速发展,在农村运输市场逐渐代替了拖拉机运输。由于活路少,油耗高,长期闲置在家,造成资源的浪费。因为经济效益低,影响了机手办理牌证的积极性,影响了年审年检工作。
 
    2、大部分小型拖拉机超过报废年限,事故隐患大。三分之二的小型拖拉机都在15年以上,这些拖拉机机型陈旧,能耗高、污染重、效率低,技术状况差,农民又离不开它,这部分拖拉机一年基本闲置在家,只是在农忙时拉运肥料、农产品和农作物秸秆或用作灌溉工具,安全运行无保障,因为没有规范的拖拉机报废标准,使这些陈旧的拖拉机不能进行牌证管理,也不能强制报废回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3、部分驾驶员文化低,交通法制意识淡薄。拖拉机驾驶员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年龄偏大,素质参差不齐,不少驾驶员法制观念淡薄,交通安全意识较差,为追求经济效益,不顾安全违法行驶。
 
    4、拖拉机强制险推行困难,影响农机监理管理。由于交强险的规定不尽合理,保险公司对拖拉机第三者强制险的不办理,或难办理,影响农机监理对拖拉机管理工作的落实。
 
    5、基层农机管理职能弱化,监理网络不健全。乡镇农机站是乡镇政府行使农机管理职权的职能部门,具有管理和服务的双重职能。乡镇农机人员身兼多职,机关干部忙于镇(街道)政府其他工作,由于人手、精力有限,只好放松农机安全管理,出现农机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及时,宣传教育不到位的现象。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大农机培训力度,提高机手能力。一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既可以请进来在学校培训,也可以走出去按乡镇或分片培训,最大限度的方便机手。二是严格按照农机技术培训教学计划和大纲实施培训,保证学习、实习时间和效果,确保新培训考证机手的技术水平合格,遵法守规、安全生产意识强。三是制定合理收费标准并与“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结合起来,实行培训费国家补贴,减少机手负担。对家庭特别困难的无证机手,其培训考证应纳入政府部门实施的农民就业培训,贫困人员技能“免费培训”之中,提高机手参加培训考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持证率,为农机安全生产打好基础。
 
    2、加大扶持力度,健全完善拖拉机报废回收制度。对陈旧过时的、功能单一、技术状态低劣的拖拉机,坚决依法报废;国家对以旧换新、报废的拖拉机给予适当的补贴,激励农民购买先进实用的新机具,优化农机装备水平,降低陈旧拖拉机存在的安全隐患。
 
    3、强化监督力度,健全管理体系。健全县乡村农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加快完成乡镇、村农机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配备和工作经费的落实,乡镇应配备农机安全生产副乡(镇)长,按照分级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对农机安全生产实行“农机部门监管、乡镇政府负责、村级治理为主”三级监督管理网络,让农机安全生产监管的触角伸到每个村、组、农户。
 
    4、加强源头管理力度,防患于未然。一要把好拖拉机驾驶员培训、考核关,监理部门,要根据考核标准,严格把关,杜绝不合格驾驶员上路行驶。二要把好年度检审关。提高机车的技术状态和驾驶员素质,杜绝病车、改装车和报废车上路行驶。三要落实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并建立监督检查机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四要加强流动管理,降低拖拉机事故。配合交警部门,上路检查拖拉机违章驾驶,重点整治拖拉机超速超载、人货混装、擅自改装等行为,并积极开展面对面的现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将拖拉机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5、强化保障力度,建立合理的拖拉机强制保险制度。一是建议有关部门针对当前的拖拉机强制保险形势,体现惠农政策,做到既保护拖拉机主的利益,又维护保险公司的基本利益,制定合理的拖拉机强制保险费额。二是进行政策扶持,国家对拖拉机强制保险实行一定的补贴,提高机手参保的积极性,增强机手接受管理的自觉性。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