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县:率先基本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

作者: 沭阳县农机局 张述超 刘训建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7日

    近日,从全省基本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表彰会上传来好消息,沭阳县被省农机局表彰为:率先基本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先进县。

    2012年该县拥有乘座式插秧机253台,手扶式插秧机4262台;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92.97万亩,机械化种植率85.3%,其中机插秧面积为87.64万亩,机插率80.4%。该县37个水稻种植乡镇,33个乡镇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一、坚持高点定位,确定工作目标

    一是坚持高点定位。该县2009年,确定了在2012年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2014年前全面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奋斗目标。二是细化工作任务。出台《关于加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将任务分解到各乡镇,落实到具体田块。三是强化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了该县水稻“四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等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专家技术指导小组,加强技术指导。

    二、深入宣传发动,突出示范引领

    一是通过新闻媒体“传”。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车、给农民公开信等多种渠道加大水稻机插秧技术宣传推广力度,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6万余份。二是召开专题会议“促”。通过召开该县水稻机插秧试验示范现场会、推进会,对各乡镇的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农技人员、农机员等进行农机相关技术的推广和培训,真正做到“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三是发动科技人员“讲”。充分发动该县农机员、农机科技入户指导员、科技示范户等进村入户,深入宣讲水稻机插秧的各项优惠政策、水稻机插秧的优势等。四是组织农民培训“推”。通过农机阳光培训,邀请省、市农机专家,插秧机厂家技术人员来沭举办各类培训,提高农民水稻机插秧技术。仅今年,该县共组织培训40期,召开现场会45次,培训人数9000多人次。

    三、强化政策扶持,创新工作机制

    一是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该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补贴插秧机,对步进式插秧机补贴3000元/台,乘座式插秧机补贴1.5万元/台,且补贴数量不受限制,多推多补。今年县财政补贴资金达555.9万元,较好地调动了农机合作社和广大农户的购机积极性。二是创新合作社经营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机大户或农机服务组织推行机收、机插秧、机植保等“一条龙”订单作业服务。该县农机专业合作社达125家、育秧面积6500亩,机插秧面积达60多万亩。三是提升农机化服务水平。在育秧、插秧的关键时期,设立24小时服务热线。组织全体农机推广技术人员,成立8个水稻插秧机应急维修服务队,实行分片包干,24小时吃住在乡镇机插秧集中区,随时为合作社、农户等提供及时便利的服务。

    四、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

    一是严格责任落实。该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工作责任状,落实工作责任;各乡镇也将此项工作纳入农业和农村工作目标,确保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村组、具体人员。二是强化目标考核。将水稻机插秧推广工作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和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列入目标考核,并将完成情况与乡镇分管领导实绩考核相挂钩。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县政府成立六个督查组,对该县插秧机购置情况、机插秧各种物资准备情况和育秧、插秧地块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在县电视台公布各乡镇任务完成情况,对连续两次位于后五名的乡镇,责成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在县电视台公开表态。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