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实施“三贴近”教育培训提升农民素质

作者:庄顺龙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9日

  今年以来,青岛市农机部门立足提升农民素质,增强致富能力,大力实施“三贴近”教育培训,即农机培训努力贴近农民实际生产需求、贴近新机具使用、贴近新技术推广,并与农机生产厂家、经销商、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动互动,加大了对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培训力度,拓宽了农机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了教育培训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已举办各类专题技术培训班26期,培训人数3000余人次。

  创新组织形式。把举办各类培训示范班作为农机实用技术培训的主要形式,做到一期一个专题,人员数量灵活掌握,培训内容实在管用。今年主要围绕玉米联合收获、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渔业养殖机械化、深松整地等主推农机化技术,开展各类专项技术培训班。

  创新投入机制。对全市农机经销商开展摸底排查,对具备培训条件的登记备案,采取政府扶持一点,经销商自身投入一点,生产企业三包服务补助一点的做法,引导他们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按照标准化、规范化改造升级教育培训设施,吸引了社会资金注入。今年以来,新建培训教室4处1000平方米,维修场地和教学场地3000平方米,实现了教育培训投资多元化。

  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组织安排上,借鉴了农业部示范班的经验,初步形成了“一本实用技术教材+理论知识授课+机械操作知识讲解”与机具现场演示相结合,既有理论讲解、实务指导,又有现场操作、动手参与的“3+1”实用技术培训示范教学模式。在教学形式上,除了课堂讲解和现场演示外,还增加了会餐交流、有奖学习等农机手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了参训率,增强了培训实效,使农机教学与农机生产企业、经销商、农机手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

  创新课程设置。为实训基地量身定制了新购机农民培训大纲,设置了农机使用维修操作、购机补贴政策、合作社管理实务等农机培训课程,同时,与工商、质检、安全、消协等部门协作,开展消费者维权、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培训,丰富了农机教育培训内容,形成了“一主多元”的课程体系。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