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野县: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提升农机管理水平

作者:巨野县农机局 王照华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08月10日

  近年来,巨野县农机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范行政管理、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为重点,以构建长效推进机制为目标,把政风行风建设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政风行风建设的各项要求融合到农机化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标本兼治和纠建并举,使工作作风有了新转变,行政执法有了新规范,服务水平有了新提升,行业风气有了新改善,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农机化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为促进全县新农村和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一、强化政风行风建设 推动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一)全县农机化发展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达209.2千瓦时,农机资产总值达11.6亿元,一大批高科技新型机械、多功能复式作业机械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1%,其中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以上。2011年,在全县民主评议中,巨野县农机局在全县参评的20个综合管理类事业中位列第8名,满意率达95%。2011年4月被山东省人社局、山东省农机办评为“全省农机化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2月被菏泽市政府评为全市农机化工作先进县区,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县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农机局党总支连续三年被巨野县委授予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加强行风政风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是认真落实国家惠农政策。为把实施强机惠农政策打造成“农民满意和政府放心”工程,局党组科学谋划、周密部署、精心组织、阳光操作。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全方位、广覆盖、多层次的宣传,努力做到家喻户晓,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政策规定的知晓度,消除盲区,增进认同,为组织实施奠定基础。二是坚持阳光操作。将报名、审核、确认和监管等工作全部置于社会监督之下,确保程序透明、运作规范,提高政策实施的公信度。三是严肃工作纪律。认真落实农业部和省里的各项规定要求,着力提高执行力,切实做到令行禁止,坚持纪检、监察、财政部门全程参与。
 
  目前,全县累计落实补贴资金总额已达5000余万元,拉动农民自筹投入突破亿元,全县有18个镇区办,400多个行政村5000余户农民和58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受益。全县新增农业机械8000余台套,进一步了加快全县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步伐,促进了全县农机装备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二是加强农机安全监管,规范执法行为。局党组从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坚持实行政务公开,通过网站和政务公开栏等多种方式,面向社会做出全面公开管理事项、执法依据和办事程序,增强审核、认定和监管的透明度,向社会做出服务态度、工作质量、办理时限等方面的承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工作中坚持文明监理、优质服务,在全体干部职工中树立起“人人都是形象”的意识;在农机安全执法检查中,按照法定程序,报县纠风办备案,规范执法行为,建立了严明的纪律和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不断深化文明监理示范窗口创建活动,倡导文明用语和微笑服务、零距离服务,切实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
 
  三是开通行风政风热线,维护农民和机手合法权益。坚持走进“农机系统行风热线”制度,在每月5日,局党组和主要科室负责人按时接听全市农机系统行风热线电话,认真受理农机投诉,坚持群众利益至上,把满足农民和机手对农机化的现实需要作为推进工作、谋划发展的第一要务,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级农机服务网络,积极调解,切实维护农机使用者、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对农民群众反映的问题,限期办理,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四是努力提高农机执法服务水平。在农机年检、年审工作中,坚持窗口前移,重心下沉,在车辆集中的地方,上门为机手提供系列化、优质服务。“三夏”、“三秋”期间深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田间、地头送技术、送服务,指导帮助农民调试、维修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玉米播种机等机械,为农机安全生产提供了全方位系列化服务。工作中,积极与交警、交通等部门联合执法,积极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重点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无牌无证行驶、黑车非驾、酒后驾驶、违法载人等进行了大力查处,确保了农机优质、高效、安全生产。
 
  五是加强廉政教育,不断提升农机队伍素质。局党组利用每周二集中学习时间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党员干部廉政行为准则》、政风行风建设等有关法规,并通过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图片展等形式,做到经常性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教育,进一步增强农机系统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规范了廉洁自律行为。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拓宽广大干部职工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积极为农民群众诚心诚意谋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尽心竭力办实事,树立优良风气,提升农机部门良好形象,促进了全县农机化事业跨越发展。
 
  六是开通农村党风廉政科技防腐平台,增加工作透明度。积极开通农村党风廉政科技防腐平台网站,将单位职能职责、工作制度、惠农资金、惠农政策、工作动态公布于网上,运用现代网络科技手段,对党员领导干部实施在线工作监督,有效维护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推动部门依法、廉洁、高效行政。
 
  七是积极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担当、奉献、求实、创新”的新时期巨野精神,以“进村入企、助推发展、强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组织全局干部深入全县镇村、田间地头走访调研,体察民情、摸清实情、增进感情,服务三农、服务群众。通过送政策、请专家、解难题、谋发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帮助农户使用新机具、新技术,促进农机科技进步;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助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二、政风行风建设工作中存在问题
 
  近年来,县农机部门“政风行风建设”呈现出领导高度重视,部门主动参与,社会广泛监督,机关作风明显好转的良好局面,为全县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有些环节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便民措施不够完善,服务意识有待提升;二是宣传力度不够。农机部门的机构职能、业务范围、工作成效等,还不为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充分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机部门的社会形象;全系统在推进工作、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中所形成的优良行业风气还需要加强宣传;三是执法能力不够强。虽然有关法律法规赋予了农机部门的执法职能,但受执法区域、范围等因素的影响,农机执法的实际能力受限,社会影响力不强;四基层单位作风建设薄弱,个别同志对行风建设认识还不到位。这些问题和不足,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需要全系统上下认真对待,积极创造条件,认真加以解决。
 
  三、下步政风行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措施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当前全省开展的“农机管理行政程序年”和全县“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为契机,以规范行政管理、强化公共服务为重点,以构建长效推进机制为目标;深入做好打基础、强队伍、优行风的各项工作,通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标本兼治和纠建并举,树立农机系统良好的行业风尚,为促进全县农机化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二)工作措施
 
  一是以开展警示教育为着力点,建设防范机制。坚持每周一党组例会、每周二集中学习制度,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廉政准则》和《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同时深入开展岗位廉政教育、警示教育,加强对廉政勤政先进典型的宣传,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党风廉政教育纳入思想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之中,进一步深化党风廉政工作格局。以各种形式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教育,从源头上来防治腐败现象的发生,推动政风行风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是以县委、政府开展的“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为抓手,进一步转作风、提效能,完善制度建设。紧紧围绕农机化重点工作,大力加强干部作风纪律建设,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规范权力运行。推进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不断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办结效率,推进机关效能建设。
 
  三是以制度执行为重点,规范权力运行。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积极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坚持党务政务公开,阳光操作,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努力从源头上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重点公开群众关心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事项,为群众监督创造良好条件。通过“政风行风热线”、“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科技防腐平台”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使行政行为始终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
 
  四是以政风行风建设,促农机化科学发展。继续抓好以提高农机行政职能和服务效能为主的农机政风行风建设活动,切实把“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纳入政风行风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具体到各项工作中:一方面,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等政策过程中,规范程序,阳光操作,认真落实农业部和省里的各项规定要求,切实做到令行禁止,坚持纪检和财政部门全程参与的监督机制。一方面,在农机安全监管中抓好规范执法。在农机安全监管中做到规范执法、文明执法、人性化执法。围绕提高农机“三率”水平和确保安全生产,严格执法主体、执法范围和执法程序,积极推行“人性化、亲情化、零距离”服务。另一方面,积极推行政务公开。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窗口”建设,通过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科技防腐预警平台网站和政务公开栏等多种方式,全面公开管理事项、执法依据和办事程序,向社会做出服务态度、工作质量、办事时限等方面的承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再就是坚持维护农民和机手利益。加强农机打假护农和“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工作;积极指导、扶持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加速新型、复合型、高科技含量的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步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积极的贡献。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