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邑县:散机作业效益低合作生金谱华章——富民农机合作社经营发展与效益分析

作者:德州农机化信息网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08月10日

    临邑县富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位于临邑县德平镇,于2009年5月27日在县工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金50万元,现已发展社员126名,服务农民2800户。合作社现有农机作业部、农机维修部、农机管理部各一处,拥有标准库房及维修车间15间共800余平方米,配备大中型拖拉机115台,小麦收割机31台,玉米联合收获机22台,免耕播种机8台,深耕机、深松机、旋耕犁、秸秆还田机以及大型机动喷药机等各类配套机械190多台套,合作社服务范围涉及农机作业、农机维修、农机运输、技术培训、农资供应各个方面,成为该县农业生产领域的重要力量。
 
    一、因势利导,走合作共赢之路
 
    近年来,临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迅速,而农机户分散经营与市场联结难、与农业产业化对接难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障碍。如何在这种高度分散、个体经营生产与高度市场化、追求高效益的大环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架起一座桥梁和纽带,成为困扰临邑县德平镇农机大户魏德东的一个大问题。
 
    为此,魏德东深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积极与其他农机大户、种粮大户进行交流,向党委、政府及农机、农业等相关部门咨询,通过网站、书刊认真学习其他地区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最后他下定决心,决定组建农机合作社,目的在把分散的农机户组织起来,搞规模性的农机作业和经营性服务,有针对性的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或办起来不合算的事情,变“一家一户型”为“千家万户型”,促使投资、配置、使用进入良性循环,实现农机资源的“放大”效应,提高农机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既实现农机手增收,又促进广大农民增收。
 
    为成立农机合作社,魏德东在该县农机局的支持下,积极与当地党委、政府协调关系,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角度提出发展农机合作社的思路及具体措施,得到了德平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他深入到广大农村,耐心细致地劝说当地农机大户加入合作社。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临邑县富民农机合作社于2009年5月27日正式注册成立了。合作社成立之初,通过召开社员大会制定了合作社章程、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和服务制度,选举产生了合作社理事长、理事、配备了专职会计和出纳员,建立了完整的社员名册和档案资料。发展方向上,合作社开展机耕、机收、机播等综合性的农田作业服务,以订单农业、承包作业、跨区作业等有效形式,不断扩大合作社的服务规模,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科学经营,节本增效作用明显
 
    合作社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和“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由农机大户带机入社,机械所有权归个人所有。对社员实行统一管理,实行单机核算、定期培训,开展统一供种、统一机械耕作、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机械收获的“六统一”服务。实行的统一耕种作业亩可节省30元,统一田间管理作业(改人工锄草为机械喷施农药)亩可节省10元。通过科学的管理,规模化的经营,粮食产量亩均提高了10%左右,既提高了农业机械利用率,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
 
    合作社每年可实现耕、播、收作业面积12万亩左右,服务农民2300余户,可实现经济效益600余万元。2012年上半年,合作社与周边村户签订作业订单120份,签订灌溉、机收、机播作业面积6.9万亩,实现作业及维修等收入420万元,利润260万元,社员平均收入2万余元,与非社员农户相比户均增收45%以上。今年三夏期间,合作社组织27台小麦联合收割机赴河南、湖北等地参加跨区作业,实现跨区作业收入120万元。
 
    三、土地流转,拓宽增收创收渠道
 
    近几年,为增加作业效益,临邑县富民农机合作社积极开展土地流转。一是积极购置各类新机械,满足流转土地农作物全程机械作业需要。二是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从单一的小麦、玉米两季作物向良种培育、经济作物、设施农业扩展延伸。三是聘请农艺专家,以技术承包的方式,搞好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提供农业生产全过程技术指导服务。四是鼓励农民“带地入社”,加大耕地流转力度。
 
    合作社自2010年以来开始探索实践土地流转的经营。2010年上半年,社长魏德东提出并积极倡导开展土地流转经营,当时仅有35户农民带地入社,流转面积430亩。当年麦收过后,周边村庄的许多农民看到实行土地流转带来的可观效益,纷纷找上门来,主动要求将耕地托管给农机合作社,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230亩。流转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当前已达到1820亩,建设了占地800余亩的科技示范基地和占地1000余亩的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实行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管理,不但节约了生产成本,还促进了粮食增产增收,实现了小麦亩产550公斤以上,玉米亩产700公斤以上,每亩节本增效达100多元。
 
    四、高点定位,为合作社插上“腾飞的翅膀”
 
    为使合作社发展保持源源不断的活力,该合作社高点定位,加强标准化管理。严格按照“五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机械调度、统一财务结算、统一车辆维修、统一油料供应”的要求,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统一作业标准就是对作物脱净率、割茬高度、耕播深浅、播种量、秸秆粉碎率等项作业,必须符合农机农田作业标准及“农机农艺”要求,不断强化作业质量标准的监督;统一机械调度就是利用合作社掌握的信息及“订单”合同要求,对合作社机具进行统一科学调配,指导车辆合理流动作业;统一财务结算就是根据合作社制定的各项作业收费标准,统一收取作业费,最后社员与合作社进行财务结算;统一车辆维修就是合作社与农机维修厂、点、配件销售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机械抢修、保养、维护、调试等,并保证维修质量;统一油料供应就是合作社专门设置了油料供应点,配置了流动供油车,对作业用油统一供应、统一核算。合作社通过“五统一”管理模式,不仅规范了人员、车辆管理秩序,而且提高了作业效率,减少了作业成本,提升了合作社信誉,打造了作业服务品牌,为合作社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011年,临邑县富民农机合作社被德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双十佳农村专业合作社”荣誉称号,合作社社长魏德东被德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十佳种粮能手”。在2011年“金满田”杯山东省粮王大赛中,合作社社长魏德东以夏玉米亩产973.4公斤的成绩获得全省总冠军,荣膺2011年度“山东粮王”称号。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