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这玉米长势多喜人,今年可是个丰收年!”日前,笔者在诸城市百尺河镇王家朱村社区见到王智时,这位43岁的农民看着绿油油的玉米地脸上写满了喜悦。
这些年,王家朱村社区的青壮年大多转行从事二三产业。本来,王智家里也只有10多亩地。从2005年开始,他陆续包租了其他农户的20多亩地。
“这么多地,你们夫妻俩能种得过来吗?”当笔者得知30多亩地只有王智夫妻两人种时,不禁产生了疑问。“一点问题也没有。农忙时,我就雇工帮帮忙。”王智乐呵呵地说:“现在种地不像以前那样从种到收全靠手工,很多庄稼地里的活机械就干了,可省劲了。农闲时节,我还会到城里和镇上的企业做工。”
这两年,种地成本在不断提高。单说这20多亩地的租金,几乎年年都要涨。“我跟人家的合同都是一年一签,最早的时候直接给200斤小麦就行,后来就成了给租金,今年已经是每亩500元,估计来年还会涨。”
王智的信心来自该市农业机械化良好的发展环境,农田里的水、电、路畅通和防涝抗旱的能力大大提高,王智和乡亲们种地也就不成问题。
“现在政策好,种粮食有补贴,农机设施先进,粮食不愁卖,在家里种地,不少赚钱!”笔者看得出来,王智种地的信心越来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