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谯城区贵勤农机专业合作社

作者:安徽农机化网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1日

创建全托式农机具管理模式    引领农机户共同致富


    全托式农机具管理模式,即农户在支付一定费用后,将农机具交给合作社全面托管,实践证明此管理模式确能让农机户与合作社实现双赢。

    成立于2010年8月的贵勤农机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120人,拥有各类农业机械230多台套,服务农户3600户,服务作业面积20多万亩,其中2011年出动收割机86台,跨区收割作业总量达18万亩。作业总收入为800万元,单机收入2-4万元。合作社于2011年10月建起占地7000m2的农机大院,同时建起1200m2的办公室、2200m2的机库棚、260m2的维修车间,固定资产已达1300万元。2012年获安徽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机库棚建好后合作社就开始了全托式农机具管理模式试点,现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全托式农机具管理前后对比

    (一)加入合作社前,农机户的农机具都是露天存放,由于长期风吹日晒雨淋,不仅降低了机械的使用寿命,还时常发生零部件被盗和火灾事件,给农机户造成不小损失。加入合作社后,农机具存放在安装了现代化监控系统的机库棚内,并有专人看护,避免了被盗和火灾事故的发生。

    1、由于外出打工造成农村“空心化”,露天存放的农机具被盗事件时有发生,大杨镇自刘庄的自兴方将收割机存放在自家院内,2011年4月,当自兴方准备对机具进行收割前的保养时,发现无级变速轮和行走大带被盗,收割机无法行走。像这样被盗案例在偏僻的农村时常发生,今年自兴方加入了合作社,由于有了全托式管理模式,再也不用担心被盗了。

    2、2010年大杨镇大王庄有一农户将收割机露天存放,本想用玉米秸杆将收割机围一圈更安全,哪成想几个顽童点火玩引燃了玉米秸杆将收割机烧坏。2011年大杨镇聂支园一农户将收割机露天存放在自家柴垛旁,也因几个顽童点火玩引燃了柴垛烧坏了收割机。今年加入合作社后,类似的火灾事故将不再发生。

    (二)全托式农机具管理模式,让合作社替自己更专业地定期保养农机具;农机户们则可以放心外出打工,增加了收入。

    1、由于大多数农机户并不掌握农机专业技术,对农机具疏于管理,造成不必要的零部件损坏,而贵勤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原来就具有20多年的农机维修经验,且常年聘请5、6名农机维修技术人员对合作社的农机具进行定期维修保养,使农机具保持最佳技术状态,确保使用时发挥最大经济效益。

     2、由于不懂构造,部分厂家生产的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发动机上三个放水口,许多农机户只能找到两个(另一个在隐蔽处),由于放水不净,造成冬季发动机冷却器或机体冻坏,更换新冷却器总成需400元。像这样的故障每年都有发生。

    3、即使长期不用,联合收割机、拖拉机所配电瓶也应每月补充充电一次,否则,易造成电瓶损坏。但很多农机户却不了解此事,每年作业结束后就不再理它,待第二年要用时却打不着火了,这是因电瓶长期得不到补充充电而报废,而更换一只新电瓶要800—900元,这也是每年发生的维修案例。

    自从将农机具交给合作社实行全托式管理模式后,由合作社聘请的专业技术人员每月给电瓶补充充电一次;冬季来临前,对机库棚内所有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发动机上三个放水口逐一放水,使发动机冷却器和机体冻坏事件不再发生;每年麦收前,对所有联合收割机进行一次全面的技术保养;由于有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细心维护,合作社的农机具再也没有发生不必要的零件损坏,降低了维修成本,提高了农机具的工作效率。

    4、农机户们可以放心外出打工,增加了收入。加入合作社前,农机户们虽然也可以外出打工,但每年麦收前必须提前回家保养收割机,这就耽误了打工挣钱的时间,减少了收入。加入合作社后实行了全托式管理模式,一切都交给合作社打理,农机户只要在麦收前赶回来,经过全面保养的收割机就交给你,可直接加入外出跨区作业的队伍。

    (三)由于农机户们作业结束后直接将农机具存放在合作社的机库棚内,合作社可以有计划地对所有农机具进行全面的保养,由于时间充裕,不但保养的农机具数量增加,质量也得到提高,合作社此项收入有了明显增长。由于有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细心维护,使农机具始终保持最佳技术状态,确保使用时发挥最大经济效益。达到双赢的目的。

    1、合作社成立前,由于没有机库棚,刘贵勤虽然也从事农机维修保养业务,但由于没有机械停放处,农机户们都将收割机集中在麦收前开来保养,由于时间紧机械多,即使加班加点,刘贵勤只能保养收割机100台左右,机库棚建好后,社员的收割机都停放在机库棚内,在人员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时间充裕,贵勤农机专业合作社保养的收割机增加到150台,而且质量也得到提高。按每保养一台收入400元计算,贵勤农机专业合作社仅保养收割机这一项收入每年就比原来增加2万元。

    二、内牵外联组织跨区作业服务,千方百计增加农机户收入

    参加跨区作业是农机户提高收割机利用效率,增加收入的主要手段。贵勤农机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组织管理和服务职能,每年麦收前都派人先期到河南、山东、 河北等小麦主产区了解作业市场信息,与当地联系并签订收割作业协议。回来后有计划地安排外出路线并组织合作社成员外出跨区作业,并保证自家的小麦成熟时机械全部都能赶回来。每次外出两合作社都分别派出4名即懂业务又会维修的技术人员随各自的跨区作业服务队南征北战,每到一站合作社技术人员首先为农机户联系作业地块,并随时保持与农机户电话联系,如果哪个农机户与别人发生纠纷或机械出现故障,只要一个电话,技术人员就会立即赶到为大家排忧解难,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农机户。由于事先摸清了各地作业需求,并签下了收割作业协议,每到一地所有机械都能发挥最大效益。农机手们都说:“跟着合作社跨区作业,收入总比别人多”。贵勤农机专业合作社2011年出动收割机86台,跨区收割作业总量达18万亩,作业总收入为800万元,单机收入2-4万元。

    三、钻研技术,发明和改进多项农机实用技术

    了解刘贵勤的人都知道,他是个不善表达的“闷胡芦”,但却一门心思钻研农机技术,经他琢磨改进和发明多项农机实用技术,经实践检验非常实用。

    1、给联合收割机加装“水箱套”。联合收割机的作业环境非常恶劣,收割机上的水箱经常因堵塞影响散热效果造成发动机高温,驾驶员每割几亩地就要停机清扫水箱上的麦糠,影响了作业速度。经刘贵勤反复琢磨为收割机加装“水箱套”后。水箱不再发生堵塞了,不仅解决了令驾驶员“头痛”的问题还提高了作业速度。2012年8月,农业部农机专家看了刘贵勤装的“水箱套”后,对这一技术给予了肯定,希望他向农机部门申请国家专利。

    2、为50拖拉机牵引旋耕机后边加装扶垄器。没加扶垄器时,旋耕作业后农户还要手工起垄,费时费力。经刘贵勤琢磨后,发明了扶垄器挂接在旋耕机后,当第二遍旋耕作业时将扶垄器挂接在旋耕机后边,在第二遍旋耕作业的同时将垄沟扶起,而且扶垄器宽窄是可调的,这样就满足了多种农业物的要求,这一发明简单实用,很受农民欢迎。

    四、热心慈善,吸收残疾人到合作社就业

    刘贵勤年轻时因腰部摔伤领了三级伤残残疾证,所以他对残疾人非常关注,2012年3月当合作社扩大规模需要增加员工时,他力排众议一次就吸收5名残疾人到合作社就业,并为他们安排了看大门、打扫卫生等残疾人力所能及的工作, 刘贵勤的这一举动受到众乡亲的一致好评。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合作社发展增添后劲

    为今后发展之计,合作社修建了办公室、学习活动室,购买了电脑,建起了合作社信息网站。为了更好地服务全社农机户,贵勤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起了办公室,社员学习活动室,定期组织社员进行农机专业技术和农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学习,购买了电脑等现代化办公用品,初步建立了合作社信息化网站,为社员提供耕、耙、播、种、收等农机作业服务信息,并借助这一平台向全国宣传本社形象,提高知名度。网站还设立各地农机专业合作社动态,合作社政策、合作社新闻等相关栏目,供社员浏览学习,以此推动合作社向更加规范、更高层次发展。

    为适应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刘贵勤准备在现有基础上再扩建1200m2的机库棚,以便吸收更多农机户加入合作社,让更多农民走上致富路。


新闻来源地址:

热门农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