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农机局积极响应省农机局《关于开展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7月29日至8月3日,由县农机推广站站长张春平带领农机推广技术人员,冒着高温酷暑,先后到旧县镇八里村委会现代农业示范园、双浮镇高寨村委会东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庙乡环宇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太和县桑营镇丰李村委会朱庄朱建畜牧水产养殖场、郭庙乡立新村委会陈庄自然村麒麟西瓜种植基地以及郭庙乡政府,重点考察设施农业种植、园艺、植保、畜牧、渔业等机械化生产、建设情况,并与有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全面了解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探索一条符合本地设施农业科学发展,促进设施农业机械化在科技创新、整体规模,生产效益上再上新台阶,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太和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积极推进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应用,依托当地高效设施园区,打造设施园区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依托畜禽、水产养殖场为平台,打造生态健康养殖机械化示范基地;依托蔬菜种植基础为平台,打造绿色环保无公害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目前全县投资在400万元以上的农业园区有9家,拥有各类农机具460台套。以旧县镇为中心的10万亩高蛋白大豆基地,是农业部指定的国家级实验基地;以城关镇、赵庙镇、大庙镇等乡镇为中心的12万亩蔬菜基地,年产值1.5亿元;郭庙乡1.5万亩的麒麟牌西瓜,近年来也远销省内外,年产值1.05亿元;双浮镇范恒进工业园区的脱毒红薯、薄荷育苗、马铃薯、草莓育种,旧县镇大张村韩振中的养牛场及种植基地,桑营镇朱建畜牧业、渔业、禽类养殖业等都在迅猛发展中。
刚建好的温室大棚
温室大棚及滴灌设施
大型灌溉机械正在浇灌千亩连片玉米、大豆
二、调研情况
1、太和县旧县镇现代农业示范园拥有连栋温室大棚5栋,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机具车棚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水泥晒场(盛放、晾晒作物种子)4000平方米,总投资1400万元,大型排灌机械5台,价值110万元,并于2011年在内蒙古海拉尔哈克农牧场建设马铃薯原种繁育基地,安装了10台大型平移喷灌。目前该园区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小麦收割机、玉米收获机、毛豆收获机、田间管理机、大中小型排灌机械等各类农机具达82台套。园区以培育经营红薯、马铃薯、薄荷、脱毒种苗和小麦、玉米、大豆优良品种为主,年产各类种苗220万株,脱毒马铃薯种400万公斤,远销到内蒙、黑龙江、山东、河南、江苏等地,通过年几年的试验示范证明,该园区生产的脱毒马铃薯、脱毒红薯平均亩产可提高750公斤,脱毒薄菏平均亩产可提高薄荷油5公斤。
调研组向该园区主人范恒进详细了解了园区设施及目前基本情况,范恒进对目前的设施农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设施农业机具没有真对性,部分农机具进入田园后要进行改进后,才适合温室大棚作业;国家补贴农业机具主要以通用性机具为主,在设施农业方面,如微喷、低灌、测光、测湿度等田园温室设施作业机具尚缺,急需引入智能化、信息化田园耕作、管理机具;设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离不开机械化的支撑和推动,他指着目前正在浇灌玉米的大型灌溉设备说(自动转一圈可浇灌500亩地),如果没有如此庞大的自走式喷灌设备,我种植的这1400亩玉米和1100亩大豆,靠小型排灌机械来完成这么多地是不可能的事,现在农村大中型机具趋于饱和,购机户很难赚到钱,国家应加大对大中型农机具及温室设施投资的补贴力度,生产并引进适合设施农业与设施农机相配套的机具,才能实现农机农艺结合。他说:园区的发展最重要的还要靠科技,科技的创新要靠人才来支撑,他说他是农民,知识不多,平时他特别重视引进人才,已与中国农科院研究中心、天津农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农科院等机构及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不断引进新品种,聘请省内外专家前来指导,目前,该公司拥有员工42人,农艺师10名,大专以上学历28人,为该园区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他最后还说,准备通过土地流转再扩建2万平方米的设施农业田,再购置一些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让更多的农民既拿到土地租金,还能成为该工业园区的产业工人,按劳动领取报酬。
2、在大庙乡环宇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调研组了解到大棚蔬菜种植是高投入,高效益。2004年以前90%以上的蔬菜大棚是以竹竿做骨架,最早是以城关镇菜农种植品种不多的几种蔬菜,搭建成简易塑料大棚,方法简单,棚内的作物比不覆盖的露天作物早熟10-20天,自2004年后,逐渐发展成以城关镇、大庙镇、赵庙镇等乡镇为中心的万亩蔬菜生产基地,设施农业生产由单纯种植普通蔬菜发展到种植品种齐全的高档蔬菜、瓜果,自2009年以来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大棚结构全部以经久耐用、建造方便的水泥条及钢管做骨架的棚为主,由最初零星的几亩地发展到现在连片的几百亩乃至上千亩地,由传统耕作逐步向自动化、机械化作业发展。目前,大棚内土地耕翻、旋耕、起垄等项作业逐步由田园管理机或者微耕机来完成。 蔬菜植保也多以便携式机动喷雾机、推车式机动喷雾机,静电喷雾器为主。作物的灌溉大多采用节水喷灌、滴灌,既能节水,又能减轻蔬菜因大水浇灌温度骤降,温度过高等诱发病害的发生。
种植百亩连片蔬菜一角
从近年来的蔬菜种植得知:设施栽培平均效益是露地栽培的3-4倍以上,有些反季节蔬菜要高达6倍以上。
存在问题:大棚蔬菜采摘一般以人工为主,存在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人工工资高等问题,急需先进农业采摘机械;建造标准化温室大棚,虽保温性能、温度和湿度控制好、使用寿命长,但投资高,农民前期建棚筹资困难,每建造1亩水泥或钢管大棚要投资8000-12000元左右。栽培、管理方面的人才缺乏(如冬季大棚墙体保温建造,喷灌、滴灌、消毒、杀菌等新技术、新机具有待进一步提高)。蔬菜保鲜贮藏和深加工机械薄弱。
3、太和县郭庙乡陈府麒麟西瓜种植合作社,是由返乡创业的能手陈守义创办。陈守义种植西瓜已有近13年的经验, 2007年以前在海南就有8年的种瓜经历,2008年返乡开始在郭庙乡租地种植西瓜,第一年租地60亩,由于资金不足,田间管理机具缺乏、大棚设施简陋、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每亩收益达4460元,收益不太理想,近两年加大对大棚资金的投入,在国家补贴政策的带动下,新购置耕地机械8台套,田园管理机械10台,排灌机械8台,水带80盘,于2009年成功注册了以“麒麟”为名的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他种植的西瓜被当地农民及外省、市农民所认可,许多省内外商贩都慕名而云。目前该合作社带动1237户周边乡镇农民种植西瓜达1.5万亩,引导农民购置各类补贴机具达460多台套,目前有95%以上的西瓜远销到外省、市,年增收达1.05亿元,发展种植专业合作社4个,今年由于租地不连片,不好管理等原因,他只种植了40亩,是历年来种植最少的一年,但总体收益高,平均每亩可收益7000元。
麒麟西瓜种植基地
每年建造大棚,翻耕土地,地膜覆盖、除草、人工传粉、田园管理等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特别是西瓜不可重茬种植这一习性,每年都要种一季西瓜换一片地,大棚也要跟随移动,要打井,安装排水管道、营养液供给系统设施等,初期建造大棚时竹竿要批开、弯成一定的弧度,截成合适的长度(一般要求建设的大棚宽度4.8m,高度1.1m),这些活看似简单,但没有一定的技术、经验和耐力是很难完成了。
调研组向郭庙乡党委书记董浩了解到,乡政府为了加大西瓜的宣传力度,每年在西瓜成熟时期,都要举办一年一度的西瓜节,今年已成功举办了第三届,每年都为种植户提供10万元左右的小额贷款,但这离更多种植户的设施农业需求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目前种植西瓜大棚的构造和材料不尽合理,大棚设施主要是以简易中等水平的塑料竹竿大棚为主,两侧薄膜埋入土中,抗御自然灾害(大风、冰雹等)能力弱,一旦遭遇灾害性天气,生产难以保障。埋藏于地面的竹竿由于常期受潮湿而易腐朽,要种一季西瓜一换或把接地处的腐朽竹竿去掉重新绑接一截,再使用,光此一项就花费很大的劳动力。特别是初建大棚,每建造一亩大棚要投资4000元,还有打井、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资金数额较大。政府投入仅占1%左右,基本上需要农户自筹。农户的资金不足,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4、设施畜牧、渔业养殖方面。调研组首先走访了太和县桑营镇丰李村委会朱庄朱建养殖场,他以养殖鱼、水蛭(俗名蚂蟥)、牛、鸡为主,总占地面积达325亩,总投资达800万元。其中鱼池占地215亩,总投资120万元,年出售商品鱼40万斤,年出售鱼苗达60万尾。牛圈占地面积50亩,平均年出栏可达500头,每头牛可获利1000元左右。鸡舍占地60亩,以养殖蛋鸡、肉鸡为主。该养殖厂目前拥有增氧机20台、投铒机16台,铡草机3台,饲料粉碎机2台,池塘清淤机2台,今年又投资3万多元购置一台拾捆机。目前该养殖主人最大的希望就是想拥有几台处理畜禽粪便、颗粒饲料、肥料制备、包装等方面的机械,并建议政府在购置养殖机具方面加大补贴力度,做到随买随补贴,象增氧机、排灌水泵这一类的机具,经常与水打交道,易损坏、寿命短,需要不定时更换和维修。畜禽养殖设施装备上,离不开畜禽自动饮水设备,机械通风散热设备、自动喂食机、饲料加工运输设备、粪便处理设备等。随后调研组又走访了旧县镇大张村韩振中的养牛场及种植基地。
215亩鱼塘一角
占地50亩牛棚一角
目前对设施农业机械补贴的品种单一,补贴的力度很不够,由于设施农业机械单机价格高,比如今年我省列入补贴范围内的打捆机一台要8-9万元,补贴是1万元,农民要购置1台还要掏7-8万元,对养殖户来说,就是8头牛的价格。此种机具一年使用时间有限,闲置时间长,虽说拾草快,但农民购买力有限,所以影响了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走访时我们看到,牛便、鸡粪满圈舍,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苍蝇、蚊虫满天飞,极易传染病毒,缺少粪便运输和处理机械。
三、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设施农业经济效益高,发展前景广阔,是高投入,带来高效益的优势产业,国家财政投入的扶持资金较小,发展设施农业所需的机械、水、电、路、温室、大棚、场房、圈舍等前期建造投资较大,农民的资金不足,负担过重,财政补贴的资金杯水车薪,另外在技术指导、土地调整、信息服务、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服务与管理上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制约了设施农业向高层次发展,设施农业的技术及设施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综合服务方面财政投入也很少,与设施农业发展需求相比差距很大。
建议国家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大力发展引进适合本地设施农业机械化,注重发挥农机部门在发展设施农业中的作用,制定鼓励农民和社会投资的优惠政策,将设施农业建设列入政府补贴范围,优先扶持发展设施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