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农机科技推广工作调研报告

作者:菏泽农机化信息网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8日

    一、基本情况

    曹县县乡两级农机科技推广体系,目前主要由县农机推广站和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共同构成。县农机局下设农机推广站1个,27处乡镇原有农机管理服务站,现已合并到乡镇农业服务中心。
 
    县农机推广站主要负责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工作,现与农机局业务股室一起开展工作,作为一个股室管理,县财政每年仅预算人员工资,推广经费严重不足。乡镇农机推广工作现由农业服务中心分管农机工作的农机服务人员承担。农机服务人员从分工上说是负责所在乡镇的农机管理服务、农机推广、培训等农机业务部门的工作。但大部分精力要用在所在乡镇的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拆迁协调等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实行的是聘任合同制管理,其工资由乡镇财政经费列支。对乡镇农机服务人员来说,必须服从乡镇政府的管理,一切受乡镇政府的支配。县农机局仅负责业务指导。

    二、主要作法

    1、借助国家惠农政策推广新机具新技术

    农机推广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抓手,着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对购买先进新型农机具的农户,实行购机补贴优先政策,优先报名、优先办理、优先供货、优先享受补贴,利用购机补贴的导向作用,鼓励农民购买先进实用的新型农机具、应用农机新技术。近二年来,全县累计争取和实施购机补贴资金2000余万元,带动农民投入购机资金近8000余万元,引导农民购置补贴的农机具达4000多台,推广各类新型农机具2000余台。

    2、突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机械化推广重点

    一是以玉米机收推广为重点,玉米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每年种植面积达100余万亩,传统的玉米收获方式成为制约我县粮食生产机械化整体水平提升的瓶颈。近几年,我们在巩固小麦联合机收的基础上,着力推广玉米联合机收技术,积极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先后在古营集、邵庄、候集、韩集、砖庙等乡镇建立了玉米机收农机科技推广示范园。目前,全县27个乡镇均实施了玉米联合机收技术,形成整体推进之势。

    二是以土地深松、小麦免耕机播机械为重点的保护性耕作新机具推广,通过宣传引导、对比试验、政策倾斜、建立示范基地等措施,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帮着农民算、带着农民干。让农民亲眼看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业效果和增收事实。目前,保护性耕作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所接受,正在全县范围内推广。
 
    三是以芦笋封垄、花生机播机收、土豆、山药播种机械化等为切入点,加大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推广应用的力度。近两年,除推广20万亩的芦笋机械化封垄外,还在青菏办事处连续两年推广了土豆覆膜播种机,该机器一次完成起垄、施肥、播种、覆膜等作业环节,省时、省工、节肥、产量高。在阎店楼镇、大集乡推广山药机械化种植技术。在倪集乡、朱洪庙乡、梁堤头镇、邵庄镇等推广花生机械化收获技术,试验改进花生联合收获机的性能。

    3、抓好新型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以培育新型农机推广服务主体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发展培植农机专业合作社。2011年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21个,建立省市级示范性农机专业合作社3个,新增入社社员527户,新增农机总动力3万千瓦,现已累计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76个,全县所有乡镇均建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总额7000余万元,从业人员3726人,入社社员892户,入社机具2695台套,服务农户2718户。依托农机合作社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农机科技推广工作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1、农机推广体系建设薄弱。经多次改革后,县乡两级农机推广机构削弱,基层推广体系势单力薄,有的乡镇仅一个人负责农机工作,并且是兼职,单兵独斗,同农业服务中心一起办公,无任何服务工具和设备,自身服务功能弱,社会化服务能力差,无法正常有效地开展农机推广管理服务工作,与当前生态文明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

    2、推广队伍业务素质不高。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工资低,待遇差,经费严重不足或没有,多数乡镇农机人员要把主要精力放到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不能全身心投入农机推广工作。农机推广人员无暇培训学习,业务素质下降,年龄偏大,技术断层。农机推广需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引进一台新的机具,懂原理、会操作、能维修的不多,专业人员较少,知识更新不足,大多停留在业务管理层面。

    3、科研推广经费严重短缺。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农机推广工作量日益增长,但农机推广经费未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导致农机推广经费紧缺。组织一场现场会少则几千元,为完成推广任务,推广站每年要从局经费中挤用一部份资金,但对农机技术推广所需经费而言只是杯水车薪,农机经费财政仅保“吃饭”,未列农机化发展资金,工作经费、农机推广经费严重不足,推广工作步履艰难。

    4、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乡镇农机推广服务组织是农机系统为“三农”服务的前沿,是实施农机推广管理服务和提高农机化水平的关键。农机推广工作需要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有些乡镇政府不够重视和支持农机推广工作,农机人员开展工作力不从心。
    
    四、措施和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要提高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把农业机械化发展纳入当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协调发展。要把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列入当地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制订发展计划,列入全区目标责任制综合管理,采取可行措施,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共同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健全完善队伍。建立健全农机推广机构,将乡镇农机服务站恢复建制,纳入农机部门管理,给予事业编制,畅通机制,增强推广服务功能。要建立农机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培训、储备和激励机制,建立人事机制,鼓励和以优惠的政策吸收高素质的年轻人才加入农机推广队伍,优化人员结构,加强农机推广队伍建设。
 
    3、加大资金投入。按照《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推进农业机械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财政支持和实施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金融扶持等措施,逐步提高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的要求,将农机化发展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增加资金投入,增强农业机械化发展后劲。

    4、创新推广模式。在目前乡级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农机专业合作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不足的矛盾。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大都思路开阔,接受新事物快,善于研究新政策、新机具、新技术,积极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购置大型拖拉机、玉米联合收获机、深松机、免耕播种机等大型农业机械以及其他先进新机具,合作社有人才、有技术、有场地、他们开展农机作业的同时,也就对新型农机具进行了宣传和推广,会起到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农机专业合作社逐渐成为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发展和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充分利用合作社这个平台,创新农机推广模式是做好农机推广工作的良好选择。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