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县:农民肖月新发现了新“定律”

作者:道县农机局 蒋坤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08月30日

    8月28日上午,在道县农机推广站内,一位衣着朴实的农户在一台东方红754拖拉机旁认真观看,时而上车熟悉操作杆使用方法,时而仔细向农机推广技术人员咨询机器的性能,并告诉笔者:“我已考虑很久,我们村水田面积1000多亩,今年冬季村里农业生产比较多,光烤烟田起垄就400多亩,家里已有两台小拖拉机,但效率低,事做不完,人也累,我想买台大中型拖拉机,做事好快些,人也舒服点,还可节省很多时间去干其它的农活,并打算想明年再扩大种植面积,规模搞大点!”

    原来他叫肖月新,是该县种粮大户,今年53岁,担任村长职务。他个头不高,皮肤漆黑发亮,双眼炯炯有神,透射出坚毅自信的光芒,一双大手粗糙有力而又不失灵巧能干,在四马桥镇只要一提到他的名字,无不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他可是一个大能人!烤烟种得好,水稻种得好,农机更是样样精通!”多年来,他扎根农村辛勤劳作,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幸福的生活,在不断的挫折与期望的创业奋斗历程中,他收获的不仅仅是财富,他还总结出一个通向致富的“定律”:农机+土地+勤劳=财富。

    九十年代初,与许多人一样,他也外出打过工,因为没有特别的技能,只有做些苦力活,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多少钱,他很迷惘苦脑。他有力气,有头脑,但就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耕耘的“田地”,想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回家创业。时间一晃就到了2004年,他发现村里水田地势都比较平坦,机耕道也还算齐全,比较适合发展农机搞作业服务,而且当时村里还没有一台耕田用的拖拉机。思考一番后,他果断决定:买拖拉机搞服务。于是他筹集近万资金,买回了一台常发151拖拉机,配带旋耕机和起行机,当年就为本村烤烟田起垄和水稻种植耕田共计250多亩,除了收回成本,还有盈余。初次尝到甜头后,更坚定了他的农机发展之路。

    随着村里年青人大量外出打工,村里出现了很多田地抛荒,他一一把这些田租了过来,利用自己的“铁牛”搞起了规模种田。年复一年,他用自己辛勤的劳作不断地积累着资本,不断在发展壮大。到2012年,他已拥有了常发151拖拉机2台,龙舟4LZ-1.8全喂收割机一台,农用运输拖拉机2台,还计划9月份买一台754拖拉机。今年上半年他种植烤烟80余亩,下半年又插下了120余亩的晚稻,他说:“今年肯定有个好收成,烤烟按现在收购价13元左右一斤算,我的烤烟预计除了成本还能挣15万元,晚稻不出意外,预计也可以挣6—7万元,收割机和拖拉机作业也已经挣了2万多元了,再加上国家的烤烟和种粮补贴,今年收入起码能接近30万元。哈哈!”说到这里,他开心的笑了。“不过,你们不要只看到我的收入,同时我也告诉你们,这收入的背后,深埋着我辛勤劳作的辛酸,饱含着我奋斗的汗水,当你们在当空烈日下乘凉时,我正在烤烟地里剥烟叶;当你们都已进入梦香的时候,我还开着收割机在为农户加班收割;当你们-------总而言之,我的收成是与农机、土地、勤劳分不开的,没有农机,我种不了这么多的烤烟和水稻,没有土地,农机的作用不能发挥到极至,没有勤劳,有了农机和土地也是徒劳,所以,我总结出了我们农村人一条致富的公式:农机+土地+勤劳=财富。”

新闻来源地址:

手机看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