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农机化一直保持了强盛的发展势头,特别是随着党和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和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高。2011年底,全区农机装备总动力18万千瓦,农业机械总值2.8亿元,水稻生产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66%。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斗门区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新型农业机械的推广;一手抓各项农机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大力开展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成功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并获得全省农业机械化示范区称号,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管理步入了法治轨道。
加大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
围绕突破制约农机化发展的关键技术,斗门区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在白蕉、鹤洲北现代农业生态园、莲洲镇建设了增氧机、节水灌溉、太阳能杀虫灯、谷物烘干等一批示范点,引进运用新技术,试验示范新设施,推广应用新机具,实现传统农业技术和农机高新装备相结合,为斗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增氧机的推广使用,使斗门区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成为斗门农业的支柱产业;太阳能杀虫灯、谷物烘干机的推广使用,使农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壮大,其产品“乡意浓有机米”成为全省知名品牌;目前正在建设的“大力神节能调水增氧机”示范基地受到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将为斗门农业节能减排起到巨大的示范作用。
推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自2009年起,斗门区政府重视机插秧推广工作,斗门区和珠海市农机部门联动合力推广、宣传得力、各级财政大力扶持,机插秧工作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宣传方面:开展以群众喜闻乐道的宣传活动,如连续多年举办大型的春耕生产现场会和农民机插秧技能大赛,以现场竞技的形式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通过比拼交流提高机插秧技能,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对周边农民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引导效应。财政支持方面:出台对机插农户给予每亩60元作业补贴,并对农户购买插秧机和秧盆等实行叠加补贴,叠加补贴额达到购机价的80%,有效调动了农户实施机插秧和购买插秧机的积极性,推动水稻机插秧的发展。到2012年上半年,全区插秧机保有量达到80台(其中高速插秧机75台),机插秧覆盖5镇39村,机插面积9085亩,机插率达到23%。
认真落实购机补贴政策
农机购机补贴政策,推动斗门农机化迅速发展。为贯彻好国家的惠民政策,斗门区每年举办农机展示现场会、购机补贴咨询日等大型活动,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当年农机购机补贴的资金、补贴机具、补贴数量进行公布,并根据各镇的农田及水产养殖面积对各类补贴机具指标进行分配。办理补贴过程中,按照受理购机申请、审核申请对象、确定补贴对象、公示补贴对象、签订承诺书、喷码、拍照、提机等流程,确保购机补贴工作的真实性,程序规范公开透明。
斗门区在规范购置补贴管理方面的几点做法使斗门区各项管理走在全省前列,得到了省市农机主管部门的好评:一是 2009年就使用市农机所研发的补贴电子管理系统受理农户购机补贴申请;二是自2010年起,出台斗门区农机购置补贴实施补充细则,其中制订对申请程序、指标分配等进行明确和量化管理措施;三是推出了对补贴机具要求交接机喷码照相全面覆盖等监管手段,对补贴的实施实行了有效的监管。近几年,斗门区共办理农机补贴资金2171.9万元,办理补贴机具2万多台套,从未收到农户的投诉。
不断提高农机操作人员水平
富机兴民是斗门农机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围绕“建设大农机,服务大农业”,斗门区农机培训工作认真贯彻立足农村,面向农民的宗旨,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最大限度满足农民对农机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要求。近3年来共举办各类农机技术培训班18期,培训850多人次。其中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培训班3期、插秧机操作技术培训班5期、机械化育秧技术培训班6期、太阳能灭虫灯实用技术培训班2期、农机维修技术人员培训班1期、花卉苗木种植机械操作技术培训班1期。同时举办新农机具展示及操作现场会5次,参加学习、咨询人员达到4000多人次。使斗门区农机操作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操作技术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服务建设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斗门区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扶持机制,优先补贴购置农业机械,帮助其设计标识,完善章程,大力发展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把松散的农机户组织起来走向市场,实现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农机服务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较好地起到了科学配置农机资源,促进共同利用,使之成为农机推广的中坚力量。2011年底,全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3个,农机大户13个,从事农机维修服务的店铺网点60多家,农机从业人员达700多人,2011年农机经营收入达9500万元,为推进斗门区的农机服务社会化打下坚实基础。
农机安监工作稳步发展
斗门区始终把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当作工作的重点,斗门区人民政府将农机安全生产纳入安全生产考核,建立区、镇、村三级农机安全管理网络,完善各项农机监理制度。区财政把自筹农机监理人员工资和监理工作经费及拖拉机、收割机的检测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为农机监理工作稳步推进提供了保障。
在加强宣传、加强执法力度,规范牌证管理、年审制度的同时,斗门区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年审工作阵地迁移到村,实行检测、年审、代办保险一条龙服务,方便机主检测和办理年审。2011年开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年审服务实行“两减免两补贴”:免费检测、免费张贴反光纸,高额补贴安装灯光设备和张贴反光纸。同时农机安全工作与购机补贴工作相结合,对手续齐全、使用时间长、安全性能低的拖拉机实行高额补贴淘汰制度;以此推动拖拉机“三率”稳步提高。2011年底,斗门区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的注册登记率、驾驶员持证率检审率分别达到达92.8%、86.4%、85.9%,各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形成有效农机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多年来没发生一起农机安全责任事故,一直保持农机安全生产事故“零”死亡。(珠海市斗门区农机安全监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