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颁布实施,农民购买和使用新型农业机械的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起来,随之带来了鸡西市农机总动力稳步增长,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显著加快,十余项农机化新技术得以普及应用,呈现出农机化“领跑”现代化大农业的喜人景象。
鸡西市农机化在经历了初、中、高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后,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奠定了三个重要基础,即物质技术基础、组织运行基础、实践认识基础。农机装备水平、服务水平、管理水平步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近五年来,农机化工作在鸡西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实现了农机化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新突破,全面推进了区域农机化健康快速发展。
农机化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在惠农政策的引导下,近几年高效、复合、性能优良的装备增长量占总增量比例达到85%以上,鸡西市逐渐形成了科学合理、功能完备、品类齐全的农业机械化装备结构。五年来,鸡西市争取国家购机补贴、农机合作社项目资金2.24亿元;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51个,其中,千万元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9个;扶持培育农机大户770户。截至2011年末,鸡西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75.6万千瓦,比2001年增长了109.47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5.6万台,比2001年增加了2.4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为2.8万台,是2001年的9.3倍。配套农具达到11.5万台(套),是2001年的2.5倍,其中,大中型农具4.4万台(套),是2001年的7.8倍。收获机保有量达到5300台,是2001年的6.2倍。水稻插秧机保有量达到10203台,是2001年的1.8倍。鸡西市农机化经营收入5.4亿元,是2001年的1.9倍。农业机械原值达到17亿元,五年增加了7.1亿元。
农机化生产水平大幅攀升。针对农业生产实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农机组织化管理,抓春种、促中耕、抢秋收、保秋整,为鸡西市农业生产提供了技术与物质支撑,确保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截至2011年末,鸡西市农机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已达到92.6%,位居全省前列,比2001年增长了12.8个百分点。其中,主要环节机耕、机播、机收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98.5%、93.6%和76.6%,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4.71、19.94和31.6个百分点。2011年完成秋整地362.4万亩,完成农机“三代”跨区作业面积331.1万亩。大豆、水稻田间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农机化技术应用成效卓著。围绕粮食产能工程建设,全力加强了山地轻便机械、玉米收获机械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机械装备,以及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绿色水稻超高产机械化综合增产技术、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机械化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8项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鸡西市年均应用面积达360万亩以上。2011年全市农机化新技术应用面积达到540余万亩,技术应用覆盖率达到80%以上,比2001年增长了42个百分点,完善了46个农业示范园区农机技术的配套,确保了农机化新技术在沿方虎路180公里农业观光示范带建设中的全覆盖。
农机科普培训扎实有效。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机科学技术普及与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农机标准化作业水平,为推进鸡西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质服务和行业技术保障。年实现技术普及教育培训农机管理干部、农机大户、农机维修和销售从业人员、驾驶员、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万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