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诸城市农机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因地制宜,按照现有条件和市场需求,鼓励和引导农民多种模式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并按照库房建设标准化、经营企业化、管理规范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科技化“五化”建设标准,农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农机组织化程度,较好地化解了 “大农机”和“小农户”的尴尬局面。
林家村镇瑞合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依托原先村里的农机作业队发展起来的,主要是发挥村级组织的带动作用,或依托村级组织投资兴建的公共设施和机械设备,根据本村的生产条件和经营习惯,把原本松散的农机联合体、村级农机作业队组织起来,创办起来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辛兴镇旭日等烟草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挥现有各类龙头企业的优势,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围绕提高配套基地装备水平,牵头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统一机械化指导和服务,实行标准化生产。枳沟春亮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作春告诉笔者,他们是一家借助农村社区农机服务“窗口”,统筹利用闲置场地和农机人员,依托社区组建的农机合作社,主要负责本社区区域内5个村1.1万亩作物的耕、播、收、管“一条龙”服务,由于作业规范,服务质量高,深受农民欢迎。
还有一种就是发挥农村经纪人、农机专业大户的辐射作用,联合相关农户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订单作业、联谊作业、代耕代种代收服务等措施,实现了农机作业市场的大整合。
到目前,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39个,运行机制、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综合效益明显提高,有效整合了农机资源,避免了农机户之间盲目流动和恶性竞争等问题,减少了农民种地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家庭经营与机械化大生产的对接,有利于农业耕作规模化,推进土地流转进程,加快现代农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