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临邑县正在实施第二批320万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对玉米联合收获机、免耕播种机、深松机及其配套动力等秋季作业机械进行补贴。针对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的一些问题,笔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落实补贴政策中存在的问题不足
1、补贴资金数额少。据了解,临邑县今年一半年农机报名购置农机热情高涨,补贴资金需求达到1500多万元,但上级安排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只有320万元,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此外,上级在安排补贴资金时,基本按照玉米收获机、免耕播种机、深松机以及与其配套的拖拉机的资金需求量下达,在落实补贴资金时只能优先补贴这些机械,报名晚的重点补贴机具及其他机具都因资金不够无法补贴。
2、农机手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农机手操作不当,影响了机械的利用率,由于很多农机手初次购买和使用新型机具,虽然接受了专门培训,但还是存在操作不熟练,调整不当,保养不到位的问题,导致作业过程中时常出现一些故障,作业速度慢、达不到预期的作业效果。
3、售后服务不到位。补贴机具质量、维修服务有待加强,有的生产企业或经销商技术人员及“三包”维修服务力量不足,在“三夏”、“三秋”农忙季节,若机具有损坏需维修或更换配件,由于维修人员少,机具无法及时得到技术,从而影响农时,错过最佳时机,影响农机手收入。
4、落实补贴政策时间紧张,有时影响农时季节作业。实施农机补贴政策程序多、时间紧张,实施补贴政策时,经报名、省市公示后,才能打印、签订协议、喷号、购机。一系列手续下来,所需时间太长,基本已到农忙季节,造成农民筹措资金困难,而且未经培训,就仓促上阵作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械的使用效果。
二、几点建议
1、强化对农机补贴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从组织和制度上保障惠农政策的落实。要由县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担任购机补贴领导小组组长,县人大、政协、纪检、监察、财政、农机等部门共同参与,下设农机购置补贴专项实施工作办公室,由到农机局负责具体业务工作,安排工作责任心强、熟悉农机和计算机操作的农机管理人员经办各项具体工作,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顺利落实提供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和工作人员保障。
2、确定补贴重点,将有限的补贴资金用到“刀刃”上。对适应当地农业发展需要,急需政府引导推广的先进适用、关键生产环节机具,加大补贴力度。要及时确立农机化发展重点,通过正确引导农民购机,确保机具增长结构的合理性。着力加大玉米机收、小麦免耕播种、深松等保护性耕作机具的推广力度;努力突破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适度发展设施农业机械,以农机化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
3、简化程序,加快补贴落实进度。排定补贴的规划和计划,加快实施,给农民筹集资金及进行技术培训预留出充足的时间,不影响农民秋收秋种。进一步简化程序,使农民尽快的签好购机补贴协议,在“三夏”、“三秋”前领到机具,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培训,从而熟练使用所购机械,取得良好的效益。
4、严格程序,透明操作。针对目前补贴资金不能完全满足群众需求的现实情况,要建立一套透明、完整的确定补贴对象的方法。特别是对群众需求与实际补贴数量差额较大、群众关注程度较高的机具品种,更要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确定补贴对象的方法。可以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如抽签、摇号等方式,增加补贴的透明度,防止出现暗箱操作等行为。同时,可以设立群众监督员,对补贴过程、补贴对象等进行监督。
5、加强对购机农民的技术培训工作。要结合当前农机发展趋势,运用现有农机培训学校、农机技术推广站等机构的场所、人员,组织农机操作人员、维修人员进行培训,以增强广大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提高从业人员的维修、操作技能,确保为农机化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经销商进一步加强对购机农民的培训,使他们熟练操作使用,懂保养、会调试,能够排除简单故障,提高农机作业水平。
6、做好对农机经销机构的服务和监督管理。协助企业及经销商做好补贴资金的及时结算,减轻他们经营资金周转压力。同时,督促他们进一步做好补贴机具的跟踪服务工作,确保每名购机农民都能及时、快捷的享受到便民服务,切实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达到惠农、强农、助农、护农的良好效果。
7、加大机械管理费用支持力度。在购置补贴整个过程中,农机部门需要进行政策宣传、档案建立、档案管理、机具核实、机具质量和售后服务调查等各项工作。应进一步加强费用支持力度,让农机部门在经费上和人员上有保障,充分调动农机部门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农机部门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推动购置补贴政策更好的实施。